{eval=Array;=+count(Array);}
如果是想找高质量面试题的话不妨看看动力节点官网上面试题也是非常全面新鲜的!
1、String类可以被继承吗?
String类在声明时使用final关键字修饰,被final关键字修饰的类无法被继承。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一下String类的源代码片段:
public final class String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Comparable<String>,CharSequence { /** The value is used for character storage. */ private final char value[]; /** Cache the hash code for the string */ private int hash; // Default to 0 /** use serialVersionUID from JDK 1.0.2 for interoperabil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6849794470754667710L;
● 为什么Java语言的开发者,把String类定义为final的呢?
因为只有当字符串是不可变的,字符串池才有可能实现。字符串池的实现可以在运行时节约很多heap空间,因为不同的字符串变量都指向池中的同一个字符串。但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那么String interning将不能实现,因为这样的话,如果变量改变了它的值,那么其它指向这个值的变量的值也会一起改变。如果字符串是可变的,那么会引起很严重的安全问题。譬如,数据库的用户名、密码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入来获得数据库的连接,或者在socket编程中,主机名和端口都是以字符串的形式传入。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它的值是不可改变的,否则黑客们可以钻到空子,改变字符串指向的对象的值,造成安全漏洞。
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是多线程安全的,同一个字符串实例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这样便不用因为线程安全问题而使用同步。字符串自己便是线程安全的。
因为字符串是不可变的,所以在它创建的时候HashCode就被缓存了,不需要重新计算。这就使得字符串很适合作为Map中的键,字符串的处理速度要快过其它的键对象。这就是HashMap中的键往往都使用字符串。
● final关键字除了修饰类之外,还有哪些用法呢?
final修饰的变量,一旦赋值,不可重新赋值;
final修饰的方法无法被覆盖;
final修饰的实例变量,必须手动赋值,不能采用系统默认值;
final修饰的实例变量,一般和static联用,用来声明常量;
注意:final不能和abstract关键字联合使用。
总之,final表示最终的、不可变的。
2、& 和 && 的区别?
● &运算符是:逻辑与;&&运算符是:短路与。
● &和&&在程序中最终的运算结果是完全一致的,只不过&&存在短路现象,当&&运算符左边的表达式结果为false的时候,右边的表达式不执行,此时就发生了短路现象。如果是&运算符,那么不管左边的表达式是true还是false,右边表达式是一定会执行的。这就是他们俩的本质区别。
● 当然,&运算符还可以使用在二进制位运算上,例如按位与操作。
3、两个对象值相同equals结果为true,但却可有不同的 hashCode,这句话对不对?
不对,如果两个对象x和y满足x.equals(y) == true,它们的哈希值(hashCode)应当相同。Java 对于equals方法和hashCode方法是这样规定的:
(1)如果两个对象相同(equals方法返回true),那么它们的hashCode值一定要相同;
(2)如果两个对象的 hashCode相同,它们并不一定相同。当然,你未必按照要求去做,但是如果你违背了上述原则就会发现在使用集合时,相同的对象可以出现在Set 集合中,同时增加新元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对于使用哈希存储的系统,如果哈希码频繁的冲突将会造成存取性能急剧下降)。
关于equals和hashCode方法,很多Java程序员都知道,但很多人也就是仅仅了解而已,在Joshua Bloch的大作《Effective Java》(《Effective Java》在很多公司,是Java程序员必看书籍,如果你还没看过,那就赶紧去买一本吧)中是这样介绍 equals 方法的:
首先equals方法必须满足自反性(x.equals(x)必须返回true)、对称性(x.equals(y)返回true 时,y.equals(x)也必须返回true)、传递性(x.equals(y)和y.equals(z)都返回true时,x.equals(z)也必须返回true)和一致性(当x和y引用的对象信息没有被修改时,多次调用x.equals(y)应该得到同样的返回值),而且对于任何非null值的引用x,x.equals(null)必须返回false。实现高质量的equals方法的诀窍包括:
使用==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这个对象的引用";
使用 instanceof操作符检查"参数是否为正确的类型";
对于类中的关键属性,检查参数传入对象的属性是否与之相匹配;
编写完equals方法后,问自己它是否满足对称性、传递性、一致性;
重写equals时总是要重写hashCode;
不要将equals方法参数中的Object对象替换为其他的类型,在重写时不要忘掉@Override注解。
4、在 Java 中,如何跳出当前的多重嵌套循环?
在最外层循环前加一个标记如outfor,然后用break outfor;可以跳出多重循环。例如以下代码:
public class TestBreak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for: for (int i = 0; i < 10; i++){
for (int j = 0; j < 10; j++){
if (j == 5){
break outfor;
}
System.out.println("j = " + j);
}
}
}
}
运行结果如下所示:
j = 0
j = 1
j = 2
j = 3
j = 4
5、重载(overload)和重写(override)的区别?重载的方法能否根据返回类型进行区分?
方法的重载和重写都是实现多态的方式,区别在于前者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而后者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
重载发生在一个类中,同名的方法如果有不同的参数列表(类型不同、个数不同、顺序不同)则视为重载。
重写发生在子类与父类之间,重写要求子类重写之后的方法与父类被重写方法有相同的返回类型,比父类被重写方法更好访问,不能比父类被重写方法声明更多的异常(里氏代换原则)。重载对返回类型没有特殊的要求。
● 方法重载的规则:
方法名一致,参数列表中参数的顺序,类型,个数不同。
重载与方法的返回值无关,存在于父类和子类,同类中。
可以抛出不同的异常,可以有不同修饰符。
● 方法重写的规则:
参数列表、方法名、返回值类型必须完全一致;
构造方法不能被重写;
声明为 final 的方法不能被重写;
声明为 static 的方法不存在重写(重写和多态联合才有意义);
访问权限不能比父类更低;
重写之后的方法不能抛出更宽泛的异常;
6、当一个对象被当作参数传递到一个方法后,此方法可改变这个对象的属性,并可返回变化后的结果,那么这里是值传递还是引用传递?
是值传递。Java 语言的方法调用只支持参数的值传递。当一个对象实例作为一个参数被传递到方法中时,参数的值就是对该对象的内存地址。这个值(内存地址)被传递后,同一个内存地址指向堆内存当中的同一个对象,所以通过哪个引用去操作这个对象,对象的属性都是改变的。
7、为什么方法不能根据返回类型来区分重载?
我们来看以下的代码:
public void testMethod(){
doSome();
}
public void doSome(){
}
public int doSome(){
return 1;
}
在Java语言中,调用一个方法,即使这个方法有返回值,我们也可以不接收这个返回值,例如以上两个方法doSome(),在testMethod()中调用的时候,Java编译器无法区分调用的具体是哪个方法。所以对于编译器来说,doSome()方法不是重载而是重复了,编译器报错。所以区分这两个方法不能依靠方法的返回值类型。
8、抽象类(abstract class)和接口(interface)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 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构造器,接口不能;
● 抽象类可以有抽象方法和具体方法,接口不能有具体方法;
● 接口中的成员全都是 public 的,抽象类中的成员可以使用private、public、protected、默认等修饰;
● 抽象类中可以定义成员变量,接口中只能是常量;
● 有抽象方法的类必须被声明为抽象类,而抽象类未必要有抽象方法;
● 抽象类中可以包含静态方法,接口中不能有静态方法;
● 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相同点:
● 不能够实例化;
● 可以将抽象类和接口类型作为引用类型;
● 一个类如果继承了某个抽象类或者实现了某个接口都需要对其中的抽象方法全部进行实现,否则该类仍然需要被声明为抽象类;
9、char 型变量中能不能存储一个中文汉字,为什么?
char 类型可以存储一个中文汉字,因为Java中使用的编码是Unicode(不选择任何特定的编码,直接使用字符在字符集中的编号,这是统一的唯一方法),一个char 类型占2个字节(16 比特),所以放一个中文是没问题的。
补充:使用Unicode 意味着字符在JVM内部和外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JVM内部都是 Unicode,当这个字符被从JVM内部转移到外部时(例如存入文件系统中),需要进行编码转换。所以 Java 中有字节流和字符流,以及在字符流和字节流之间进行转换的转换流,如 InputStreamReader和OutputStreamReader,这两个类是字节流和字符流之间的适配器类,承担了编码转换的任务。
10、抽象的(abstract)方法是否可同时是静态的(static), 是否可同时是本地方法(native),是否可同时被 synchronized?
都不能。
● 抽象方法需要子类重写,而静态的方法是无法被重写的,因此二者是矛盾的。
● 本地方法是由本地代码(如 C++ 代码)实现的方法,而抽象方法是没有实现的,也是矛盾的。
● synchronized 和方法的实现细节有关,抽象方法不涉及实现细节,因此也是相互矛盾的。
1、面向对象包括哪些特性,怎么理解的?
(1)封装:通常认为封装是把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绑定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接口。面向对象的本质就是将现实世界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闭的对象。我们在类中编写的方法就是对实现细节的一种封装;我们编写一个类就是对数据和数据操作的封装。可以说,封装就是隐藏一切可隐藏的东西,只向外界提供最简单的编程接口。
(2)继承:继承是从已有类得到继承信息创建新类的过程。提供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父类(超类、基类);得到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子类(派生类)。继承让变化中的软件系统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同时继承也是封装程序中可变因素的重要手段。
(3)多态: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子类型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不同的响应。简单的说就是用同样的对象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但是做了不同的事情。多态性分为编译时的多态性和运行时的多态性。如果将对象的方法视为对象向外界提供的服务,那么运行时的多态性可以解释为:当 A系统访问B系统提供的服务时,B 系统有多种提供服务的方式,但一切对 A 系统来说都是透明的。方法重载(overload)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前绑定),而方法重写(override)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后绑定)。运行时的多态是面向对象最精髓的东西,要实现多态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方法重写(子类继承父类并重写父类中已有的或抽象的方法);
第二:对象造型(用父类型引用指向子类型对象,这样同样的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就会根据子类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4)抽象:抽象是将一类对象的共同特征总结出来构造类的过程,包括数据抽象和行为抽象两方面。抽象只关注对象有哪些属性和行为,并不关注这些行为的细节是什么。
2、访问权限修饰符 public、private、protected, 以及不写(默认)时的区别?
修饰符
当前类
同包
子类
其他包
public
√
√
√
√
protected
√
√
√
×
默认(缺省)
√
√
×
×
private
√
×
×
×
3、Java中为什么要用 clone?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我们常常要遇到这种情况:有一个对象 A,在某一时刻 A 中已经包含了一些有效值,此时可能会需要一个和 A 完全相同新对象 B,并且此后对 B 任何改动都不会影响到 A 中的值,也就是说,A 与 B 是两个独立的对象,但 B 的初始值是由 A 对象确定的。在 Java 语言中,用简单的赋值语句是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的。要满足这种需求虽然有很多途径,但clone()方法是其中最简单,也是最高效的手段。
● 说到对象的克隆,涉及到深克隆和浅克隆?
浅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新对象的属性和原来对象完全相同,对于非基本类型属性,仍指向原有属性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存地址。
深克隆:创建一个新对象,属性中引用的其他对象也会被克隆,不再指向原有对象地址。
4、new一个对象的过程和clone一个对象的区别?
new 操作符的本意是分配内存。程序执行到 new 操作符时,首先去看 new 操作符后面的类型,因为知道了类型,才能知道要分配多大的内存空间。分配完内存之后,再调用构造函数,填充对象的各个域,这一步叫做对象的初始化,构造方法返回后,一个对象创建完毕,可以把他的引用(地址)发布到外部,在外部就可以使用这个引用操纵这个对象。
clone 在第一步是和 new 相似的,都是分配内存,调用 clone 方法时,分配的内存和原对象(即调用 clone 方法的对象)相同,然后再使用原对象中对应的各个域,填充新对象的域,填充完成之后,clone方法返回,一个新的相同的对象被创建,同样可以把这个新对象的引用发布到外部。
5、Java中实现多态的机制是什么?
Java中的多态靠的是父类或接口定义的引用变量可以指向子类或具体实现类的实例对象,而程序调用的方法在运行期才动态绑定,就是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实例对象的方法,也就是内存里正在运行的那个对象的方法,而不是引用变量的类型中定义的方法。
6、谈谈你对多态的理解?
多态就是指程序中定义的引用变量所指向的具体类型和通过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在编程时并不确定,而是在程序运行期间才确定,即一个引用变量到底会指向哪个类的实例对象,该引用变量发出的方法调用到底是哪个类中实现的方法,必须在程序运行期间才能决定。因为在程序运行时才确定具体的类,这样,不用修改源代码,就可以让引用变量绑定到各种不同的对象上,从而导致该引用调用的具体方法随之改变,即不修改程序代码就可以改变程序运行时所绑定的具体代码,让程序可以选择多个运行状态,这就是多态性。
7、谈谈你对面向对象的理解?
所谓对象就是由一组数据结构和处理它们的方法组成的,重点“数据”包括对象的特性、状态等的静态信息;“方法” 也就是行为,包括该对象的对数据的操作、功能等能动信息。把相同行为的对象归纳为类,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象是类的具体。简单点说:对象就是类的实例。例如:小品演员就是一个类,赵本山就是一个对象。
面向对象的目的:解决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封装、多态和继承:
(1)封装(对应可扩展性):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控制在程序中属性的读和修改的访问级别。封装是通过访问控制符(public protected private)来实现。一个类就可看成一个封装。
(2)继承(重用性和扩展性):子类继承父类,可以继承父类的方法和属性。可以对父类方向进行覆盖(实现了多态)。但是继承破坏了封装,因为他是对子类开放的,修改父类会导致所有子类的改变,因此继承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只有明确的IS-A关系才能使用。继承要慎用,尽量优先使用组合。
(3)多态(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接口的不同实现方式即为多态。接口是对行为的抽象,刚才在封装提到,找到变化部分并封装起来,但是封装起来后,怎么适应接下来的变化?这正是接口的作用,接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不相关的类提供通用的处理服务,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比如鸟会飞,但是超人也会飞,通过飞这个接口,我们可以让鸟和超人,都实现这个接口。
面向对象编程(OOP)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思想,在程序设计过程中把每一部分都尽量当成一个对象来考虑,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1、final、finally、finalize 的区别?
● final:用于声明属性,方法和类,分别表示属性不可变,方法不可覆盖,被其修饰的类不可继承。
● finally:异常处理语句结构的一部分,表示总是执行。
● finalize:Object 类的一个方法,所以Java对象都有这个方法,当某Java对象没有更多的引用指向的时候,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该对象被回收之前,由垃圾回收器来负责调用此方法,通常在该方法中进行回收前的准备工作。该方法更像是一个对象生命周期的临终方法,当该方法被系统调用则代表该对象即将“死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主动行为上去调用该方法并不会导致该对象“死亡”,这是一个被动的方法(其实就是回调方法),不需要我们调用。
按照异常需要处理的时机分为编译时异常(也叫受控异常)也叫 CheckedException 和运行时异常(也叫非受控异常)也叫 UnCheckedException。Java认为Checked异常都是可以被处理的异常,所以Java程序必须显式处理Checked异常。如果程序没有处理Checked 异常,该程序在编译时就会发生错误无法编译。这体现了Java 的设计哲学:没有完善错误处理的代码根本没有机会被执行。对Checked异常处理方法有两种:
● 第一种:当前方法知道如何处理该异常,则用try...catch块来处理该异常。
● 第二种:当前方法不知道如何处理,则在定义该方法时声明抛出该异常。
运行时异常只有当代码在运行时才发行的异常,编译的时候不需要try…catch。Runtime如除数是0和数组下标越界等,其产生频繁,处理麻烦,若显示申明或者捕获将会对程序的可读性和运行效率影响很大。所以由系统自动检测并将它们交给缺省的异常处理程序。当然如果你有处理要求也可以显示捕获它们。
Error类和Exception类的父类都是Throwable类,他们的区别如下:
● Error类一般是指与虚拟机相关的问题,如系统崩溃,虚拟机错误,内存空间不足,方法调用栈溢出等。对于这类错误的导致的应用程序中断,仅靠程序本身无法恢复和预防,遇到这样的错误,建议让程序终止。
● Exception类表示程序可以处理的异常,可以捕获且可能恢复。遇到这类异常,应该尽可能处理异常,使程序恢复运行,而不应该随意终止异常。
●Exception类又分为未检查异常(UnCheckedException)和受检查的异常(CheckedException)。运行时异常ArithmeticException,IllegalArgumentException编译能通过,但是一运行就终止了,程序不会处理运行时异常,出现这类异常,程序会终止。而受检查的异常,要么用 try…catch 捕获,要么用throws字句声明抛出,交给它的父类处理,否则编译不会通过。
1. public int getNum() {
2. try {
3. int a = 1 / 0;
4. return 1;
5. } catch (Exception e) {
6. return 2;
7. } finally {
8. return 3;
9. }
10.}
代码走到第3行的时候遇到了一个MathException,这时第4行的代码就不会执行了,代码直接跳转到catch语句中,走到第 6 行的时候,异常机制有一个原则:如果在catch中遇到了return或者异常等能使该函数终止的话那么有finally就必须先执行完finally代码块里面的代码然后再返回值。因此代码又跳到第8行,可惜第8行是一个return语句,那么这个时候方法就结束了,因此第6行的返回结果就无法被真正返回。如果finally仅仅是处理了一个释放资源的操作,那么该道题最终返回的结果就是2。因此上面返回值是3。
Java对异常进行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异常分别用不同的Java类表示,所有异常的根类为 java.lang.Throwable,Throwable下面又派生了两个子类:Error和Exception。
Error表示应用程序本身无法克服和恢复的一种严重问题。
Exception表示程序还能够克服和恢复的问题,其中又分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
系统异常是软件本身缺陷所导致的问题,也就是软件开发人员考虑不周所导致的问题,软件使用者无法克服和恢复这种问题,但在这种问题下还可以让软件系统继续运行或者让软件死掉,例如,数组下标越界(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空指针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类转换异常(ClassCastException)。
普通异常是运行环境的变化或异常所导致的问题,是用户能够克服的问题,例如,网络断线,硬盘空间不够,发生这样的异常后,程序不应该死掉。
Java为系统异常和普通异常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编译器强制普通异常必须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继续抛给上层调用方法处理,所以普通异常也称为checked异常,而系统异常可以处理也可以不处理,所以编译器不强制用try..catch处理或用throws声明,所以系统异常也称为unchecked异常。
●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空指针异常;出现原因:调用了未经初始化的对象或者是不存在的对象。
●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指定的类找不到;出现原因:类的名称和路径加载错误;通常都是程序试图通过字符串来加载某个类时可能引发异常。
● 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 字符串转换为数字异常;出现原因:字符型数据中包含非数字型字符。
● java.lang.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数组角标越界异常,常见于操作数组对象时发生。
●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方法传递参数错误。
● 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 数据类型转换异常。
● java.lang.NoClassDefFoundException 未找到类定义错误。
● SQLException SQL 异常,常见于操作数据库时的 SQL 语句错误。
● java.lang.InstantiationException 实例化异常。
● java.lang.NoSuchMethodException 方法不存在异常。
● throw:
throw 语句用在方法体内,表示抛出异常,由方法体内的语句处理。
throw是具体向外抛出异常的动作,所以它抛出的是一个异常实例,执行throw一定是抛出了某种异常。
● throws:
throws语句是用在方法声明后面,表示如果抛出异常,由该方法的调用者来进行异常的处理。
throws主要是声明这个方法会抛出某种类型的异常,让它的使用者要知道需要捕获的异常的类型。
● throws表示出现异常的一种可能性,并不一定会发生这种异常。
像我常用的就是牛客网、动力节点官网也有不少面试题,我就是在这培训的,最近也刚刷完面试题,准备着去面试了!!检验我的时刻到了~现在就把之前老师给我的面试题整理下,还是挺多的,这个学校只教Java就很专业~
关于赢在面试的Java题系列基本收集整理完成了,所有题目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很基础又考验求职者的基本功,应该说被面试到的几率很大。这里整理挑选出来供大家面试前拿来看一看。
hashCode() 方法对应对象整型的 hash 值。它常用于基于 hash 的集合类,如 Hashtable、HashMap、LinkedHashMap等等。它与 equals() 方法关系特别紧密。根据 Java 规范,两个使用 equal() 方法来判断相等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同的 hash code。
要把一段二进制数据数据逐一输出到某个设备中,或者从某个设备中逐一读取一段二进制数据,不管输入输出设备是什么,我们要用统一的方式来完成这些操作,用一种抽象的方式进行描述,这个抽象描述方式起名为IO流,对应的抽象类为OutputStream和InputStream,不同的实现类就代表不同的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都是针对字节进行操作的。
计算机中的一切最终都是二进制的字节形式存在。对于经常用到的中文字符,首先要得到其对应的字节,然后将字节写入到输出流。读取时,首先读到的是字节,可是我们要把它显示为字符,我们需要将字节转换成字符。由于这样的需求很广泛,Java专门提供了字符流包装类。
底层设备永远只接受字节数据,有时候要写字符串到底层设备,需要将字符串转成字节再进行写入。字符流是字节流的包装,字符流则是直接接受字符串,它内部将串转成字节,再写入底层设备,这为我们向IO设备写入或读取字符串提供了一点点方便。
字符向字节转换时,要注意编码的问题,因为字符串转成字节数组,其实是转成该字符的某种编码的字节形式,读取也是反之的道理。
我们有时候将一个Java对象变成字节流的形式传出去或者从一个字节流中恢复成一个Java对象,例如,要将Java对象存储到硬盘或者传送给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这个过程我们可以自己写代码去把一个Java对象变成某个格式的字节流再传输。
但是,jre本身就提供了这种支持,我们可以调用OutputStream的writeObject方法来做,如果要让Java帮我们做,要被传输的对象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这样,Javac编译时就会进行特殊处理,编译的类才可以被writeObject方法操作,这就是所谓的序列化。需要被序列化的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该接口是一个mini接口,其中没有需要实现方法,implements Serializable只是为了标注该对象是可被序列化的。
例如,在web开发中,如果对象被保存在了Session中,tomcat在重启时要把Session对象序列化到硬盘,这个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如果对象要经过分布式系统进行网络传输,被传输的对象就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
JVM中类的装载是由ClassLoader和它的子类来实现的,Java ClassLoader是一个重要的Java运行时系统组件。它负责在运行时查找和装入类文件的类。
Java的内存分为两类,一类是栈内存,一类是堆内存。栈内存是指程序进入一个方法时,会为这个方法多带带分配一块私属存储空间,用于存储这个方法内部的局部变量,当这个方法结束时,分配给这个方法的栈会释放,这个栈中的变量也将随之释放。
堆是与栈作用不同的内存,一般用于存放不在当前方法栈中的那些数据,例如,使用new创建的对象都放在堆里,所以,它不会随方法的结束而消失。方法中的局部变量使用final修饰后,放在堆中,而不是栈中。
GC是垃圾收集的意思(Gabage Collection),内存处理是编程人员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忘记或者错误的内存回收会导致程序或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崩溃,Java提供的GC功能可以自动监测对象是否超过作用域从而达到自动回收内存的目的,Java语言没有提供释放已分配内存的显示操作方法。
Java语言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垃圾回收机制,使c++程序员最头疼的内存管理的问题迎刃而解,它使得Java程序员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不再需要考虑内存管理。由于垃圾回收机制,Java中的对象不再有"作用域"的概念,只有对象的引用才有"作用域"。
垃圾回收可以有效的防止内存泄露,有效的使用可以使用的内存。垃圾回收器通常是作为一个多带带的低级别的线程运行,不可预知的情况下对内存堆中已经死亡的或者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对象进行清除和回收,程序员不能实时的调用垃圾回收器对某个对象或所有对象进行垃圾回收。
回收机制有分代复制垃圾回收和标记垃圾回收,增量垃圾回收。
对于GC来说,当程序员创建对象时,GC就开始监控这个对象的地址、大小以及使用情况。通常,GC采用有向图的方式记录和管理堆(heap)中的所有对象。通过这种方式确定哪些对象是"可达的",哪些对象是"不可达的"。当GC确定一些对象为"不可达"时,GC就有责任回收这些内存空间。
程序员可以手动执行System.gc(),通知GC运行,但是Java语言规范并不保证GC一定会执行。
throw 用于抛出 Java.lang.Throwable 类的一个实例化对象,意思是说你可以通过关键字 throw 抛出一个Exception,如: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XXXXXXXXX″)
而throws 的作用是作为方法声明和签名的一部分,方法被抛出相应的异常以便调用者能处理。Java 中,任何未处理的受检查异常强制在 throws 子句中声明。
先解释什么是内存泄漏:所谓内存泄露就是指一个不再被程序使用的对象或变量一直被占据在内存中。Java中有垃圾回收机制,它可以保证当对象不再被引用的时候,对象将自动被垃圾回收器从内存中清除掉。
由于Java使用有向图的方式进行垃圾回收管理,可以消除引用循环的问题,例如有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只要它们和根进程不可达,那么GC也是可以回收它们的。
Java中的内存泄露的情况:长生命周期的对象持有短生命周期对象的引用就很可能发生内存泄露,尽管短生命周期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但是因为长生命周期对象持有它的引用而导致不能被回收,这就是Java中内存泄露的发生场景,通俗地说,就是程序员可能创建了一个对象,以后一直不再使用这个对象,这个对象却一直被引用,即这个对象无用但是却无法被垃圾回收器回收的,这就是Java中可能出现内存泄露的情况,例如,缓存系统,我们加载了一个对象放在缓存中(例如放在一个全局map对象中),然后一直不再使用它,这个对象一直被缓存引用,但却不再被使用。
Servlet有良好的生存期的定义,包括加载和实例化、初始化、处理请求以及服务结束。这个生存期由Javax.servlet.Servlet接口的init(),service()和destroy方法表达。
Servlet被服务器实例化后,容器运行其init方法,请求到达时运行其service方法,service方法自动派遣运行与请求对应的doXXX方法(doGet,doPost)等,当服务器决定将实例销毁的时候调用其destroy方法。
web容器加载servlet,生命周期开始。通过调用servlet的init()方法进行servlet的初始化。通过调用service()方法实现,根据请求的不同调用不同的do***()方法。结束服务,web容器调用servlet的destroy()方法。
(1).从地址栏显示来说
forward是服务器请求资源,服务器直接访问目标地址的URL,把那个URL的响应内容读取过来,然后把这些内容再发给浏览器.浏览器根本不知道服务器发送的内容从哪里来的,所以它的地址栏还是原来的地址.
redirect是服务端根据逻辑,发送一个状态码,告诉浏览器重新去请求那个地址.所以地址栏显示的是新的URL.所以redirect等于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出两次request,同时也接受两次response。
(2).从数据共享来说
forward:转发页面和转发到的页面可以共享request里面的数据.
redirect:不能共享数据.
redirect不仅可以重定向到当前应用程序的其他资源,还可以重定向到同一个站点上的其他应用程序中的资源,甚至是使用绝对URL重定向到其他站点的资源.
forward方法只能在同一个Web应用程序内的资源之间转发请求.forward 是服务器内部的一种操作.
redirect 是服务器通知客户端,让客户端重新发起请求.
所以,你可以说 redirect 是一种间接的请求, 但是你不能说"一个请求是属于forward还是redirect "
(3).从运用地方来说
forward:一般用于用户登陆的时候,根据角色转发到相应的模块.
redirect:一般用于用户注销登陆时返回主页面和跳转到其它的网站等.
(4).从效率来说
forward:高.
redirect:低.
(1),request.getParameter()取得是通过容器的实现来取得通过类似post,get等方式传入的数据。
request.setAttribute()和getAttribute()只是在web容器内部流转,仅仅是请求处理阶段。
(2),getAttribute是返回对象,getParameter返回字符串
(3),getAttribute()一向是和setAttribute()一起使用的,只有先用setAttribute()设置之后,才能够通过getAttribute()来获得值,它们传递的是Object类型的数据。而且必须在同一个request对象中使用才有效。,而getParameter()是接收表单的get或者post提交过来的参数
(1)、<%@include file="xxx.jsp"%>为jsp中的编译指令,其文件的包含是发生在jsp向servlet转换的时期,而<jsp:include page="xxx.jsp">是jsp中的动作指令,其文件的包含是发生在编译时期,也就是将Java文件编译为class文件的时期
(2)、使用静态包含只会产生一个class文件,而使用动态包含会产生多个class文件
(3)、使用静态包含,包含页面和被包含页面的request对象为同一对象,因为静态包含只是将被包含的页面的内容复制到包含的页面中去;而动态包含包含页面和被包含页面不是同一个页面,被包含的页面的request对象可以取到的参数范围要相对大些,不仅可以取到传递到包含页面的参数,同样也能取得在包含页面向下传递的参数。
MVC是Model-View-Controller的简写。Model代表的是应用的业务逻辑(通过JavaBean,EJB组件实现),View是应用的表示面(由JSP页面产生),Controller是提供应用的处理过程控制(一般是一个Servlet),通过这种设计模型把应用逻辑,处理过程和显示逻辑分成不同的组件实现。这些组件可以进行交互和重用。
JSP共有以下9个内置的对象:
(1),request 用户端请求,此请求会包含来自GET/POST请求的参数
(2),response 网页传回用户端的回应
(3),pageContext 网页的属性是在这里管理
(4),session 与请求有关的会话期
(5),application servlet 正在执行的内容
(6),out 用来传送回应的输出
(7),config servlet的构架部件
(8),page JSP网页本身
(9),exception 针对错误网页,未捕捉的例外
(1),Get是向服务器发索取数据的一种请求,而Post是向服务器提交数据的一种请求
(2),Get是获取信息,而不是修改信息,类似数据库查询功能一样,数据不会被修改
(3),Get请求的参数会跟在url后进行传递,请求的数据会附在URL之后,以?分割URL和传输数据,参数之间以&相连,%XX中的XX为该符号以16进制表示的ASCII,如果数据是英文字母/数字,原样发送,如果是空格,转换为+,如果是中文/其他字符,则直接把字符串用BASE64加密。
(4),Get传输的数据有大小限制,因为GET是通过URL提交数据,那么GET可提交的数据量就跟URL的长度有直接关系了,不同的浏览器对URL的长度的限制是不同的。
(5),GET请求的数据会被浏览器缓存起来,用户名和密码将明文出现在URL上,其他人可以查到历史浏览记录,数据不太安全。
在服务器端,用Request.QueryString来获取Get方式提交来的数据Post请求则作为http消息的实际内容发送给web服务器,数据放置在HTML Header内提交,Post没有限制提交的数据。Post比Get安全,当数据是中文或者不敏感的数据,则用get,因为使用get,参数会显示在地址,对于敏感数据和不是中文字符的数据,则用post。
(6),POST表示可能修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在服务器端,用Post方式提交的数据只能用Request.Form来获取。
(仅供参考,如果有更好的回答,欢迎探讨)
Cookie是会话技术,将用户的信息保存到浏览器的对象.
区别:
(1)cookie数据存放在客户的浏览器上,session数据放在服务器上
(2)cookie不是很安全,别人可以分析存放在本地的COOKIE并进行COOKIE欺骗,如果主要考虑到安全应当使用session
(3)session会在一定时间内保存在服务器上。当访问增多,会比较占用你服务器的性能,如果主要考虑到减轻服务器性能方面,应当使用COOKIE
(4)单个cookie在客户端的限制是3K,就是说一个站点在客户端存放的COOKIE不能3K。
结论:
将登陆信息等重要信息存放为SESSION;其他信息如果需要保留,可以放在COOKIE中。
JSP是Servlet技术的扩展,本质上就是Servlet的简易方式。JSP编译后是“类servlet”。
Servlet和JSP最主要的不同点在于:Servlet的应用逻辑是在Java文件中,并且完全从表示层中的HTML里分离开来。而JSP的情况是Java和HTML可以组合成一个扩展名为.jsp的文件。
JSP侧重于视图,Servlet主要用于控制逻辑。在struts框架中,JSP位于MVC设计模式的视图层,而Servlet位于控制层.
当容器启动时,会读取在webapps目录下所有的web应用中的web.xml文件,然后对xml文件进行解析,并读取servlet注册信息。然后,将每个应用中注册的servlet类都进行加载,并通过反射的方式实例化。(有时候也是在第一次请求时实例化)在servlet注册时加上<load-on-startup>1</load-on-startup>如果为正数,则在一开始就实例化,如果不写或为负数,则第一次请求实例化。
(1),加载驱动
(2),通过DriverManager对象获取连接对象Connection
(3),通过连接对象获取会话
(4),通过会话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封装对象
(5),关闭资源
(1),效率:预编译会话比普通会话对象,数据库系统不会对相同的sql语句不会再次编译
(2),安全性:可以有效的避免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就是从客户端输入一些非法的特殊字符,而使服务器端在构造sql语句的时候仍然能够正确构造,从而收集程序和服务器的信息和数据。比如:“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userName = ‘” + userName + “ ’ and password =’” + password + “’”如果用户名和密码输入的是’1’ or ‘1’=’1’ ; 则生产的sql语句是:“select * from t_user where userName = ‘1’ or ‘1’ =’1’ and password =’1’ or ‘1’=’1’ 这个语句中的where 部分没有起到对数据筛选的作用。
(1) 事务是作为单个逻辑工作单元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2),一个逻辑工作单元必须有四个属性,称为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 (ACID) 属性,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事务
事务处理步骤:
(3),conn.setAutoComit(false);设置提交方式为手工提交
(4),conn.commit()提交事务
(5),出现异常,回滚 conn.rollback();
(1),数据库连接是一件费时的操作,连接池可以使多个操作共享一个连接。
(2),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连接池最大连接数来防止系统无尽的与数据库连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连接池的管理机制监视数据库的连接的数量、使用情况,为系统开发,测试及性能调整提供依据。
(3),使用连接池是为了提高对数据库连接资源的管理
当我们使用事务时,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行数据刚更新,与此同时另一个查询读到了这个刚更新的值。这样就导致了脏读,因为更新的数据还没有进行持久化,更新这行数据的业务可能会进行回滚,这样这个数据就是无效的。数据库的TRANSACTIONREADCOMMITTED,TRANSACTIONREPEATABLEREAD,和TRANSACTION_SERIALIZABLE隔离级别可以防止脏读。
幻读是指一个事务多次执行一条查询返回的却是不同的值。假设一个事务正根据某个条件进行数据查询,然后另一个事务插入了一行满足这个查询条件的数据。之后这个事务再次执行了这条查询,返回的结果集中会包含刚插入的那条新数据。这行新数据被称为幻行,而这种现象就叫做幻读。
只有TRANSACTION_SERIALIZABLE隔离级别才能防止产生幻读。
JDBC的DriverManager是一个工厂类,我们通过它来创建数据库连接。当JDBC的Driver类被加载进来时,它会自己注册到DriverManager类里面然后我们会把数据库配置信息传成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方法,DriverManager会使用注册到它里面的驱动来获取数据库连接,并返回给调用的程序。
(1),Statement的execute(String query)方法用来执行任意的SQL查询,如果查询的结果是一个ResultSet,这个方法就返回true。如果结果不是ResultSet,比如insert或者update查询,它就会返回false。我们可以通过它的getResultSet方法来获取ResultSet,或者通过getUpdateCount()方法来获取更新的记录条数。
(2),Statement的executeQuery(String query)接口用来执行select查询,并且返回ResultSet。即使查询不到记录返回的ResultSet也不会为null。我们通常使用executeQuery来执行查询语句,这样的话如果传进来的是insert或者update语句的话,它会抛出错误信息为 “executeQuery method can not be used for update”的java.util.SQLException。
(3),Statement的executeUpdate(String query)方法用来执行insert或者update/delete(DML)语句,或者 什么也不返回,对于DDL语句,返回值是int类型,如果是DML语句的话,它就是更新的条数,如果是DDL的话,就返回0。只有当你不确定是什么语句的时候才应该使用execute()方法,否则应该使用executeQuery或者executeUpdate方法。
Oracle:
MySQL:
sql server:
在查询数据库后会返回一个ResultSet,它就像是查询结果集的一张数据表。ResultSet对象维护了一个游标,指向当前的数据行。开始的时候这个游标指向的是第一行。如果调用了ResultSet的next()方法游标会下移一行,如果没有更多的数据了,next()方法会返回false。可以在for循环中用它来遍历数据集。默认的ResultSet是不能更新的,游标也只能往下移。也就是说你只能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遍历一遍。不过也可以创建可以回滚或者可更新的ResultSet
当生成ResultSet的Statement对象要关闭或者重新执行或是获取下一个ResultSet的时候,ResultSet对象也会自动关闭。可以通过ResultSet的getter方法,传入列名或者从1开始的序号来获取列数据。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了,希望本文的内容对大家的学习或者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学习价值。
0
回答0
回答0
回答0
回答0
回答0
回答0
回答1
回答0
回答0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