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通过和管理,当然,这是标准。最后一个参数是布尔型,代表捕获事件,代表冒泡事件。事件类型,布尔值,这个必须和注册事件时的类型一致。也就是说,名称回调类型,三者共同决定解除哪个事件,缺一不可。
JQuery这种Write Less Do More的框架,用多了难免会对原生js眼高手低。
小菜其实不想写这篇博客,貌似很初级的样子,但是看到网络上连原生js事件绑定和解除都说不明白,还是决定科普一下了。
首先声明,小菜懂的也不是很多,只是把我的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
DOM0事件模型事件模型在不断发展,早期的事件模型称为DOM0级别。
DOM0事件模型,所有的浏览器都支持。
直接在dom对象上注册事件名称,就是DOM0写法,比如: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onclick = function(e){};
意思就是注册一个onclick事件。当然,它和这种写法是一个意思: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onmousemove"] = function(e){};
这没什么,只不过是两种访问js对象属性的方法,[]的形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属性名不是合法的标识符,比如:object.123肯定报错,但是object["123"]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的写法,也把js写活了,用字符串表示属性名称,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绑定事件。
言归正传,事件被触发时,会默认传入一个参数e,表示事件对象,通过e,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点击的坐标、具体触发该事件的dom元素等等。
基于DOM0的事件,对于同一个dom节点而言,只能注册一个,后边注册的同种事件会覆盖之前注册的。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ok"); };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ok1"); };
结果会输出ok1。
接下来再说说this。事件触发时,this就是指该事件在哪个dom对象上触发。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this.id); };
结果输出test。因为事件就是在id为test的dom节点上注册的,事件触发时,this当然代表这个dom节点,可以理解为事件是被这个dom节点调用的。
所以,想解除事件就相当简单了,只需要再注册一次事件,把值设成null,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click = function(e){ alert("ok"); }; btn.onclick = null;
原理就是最后注册的事件要覆盖之前的,最后一次注册事件设置成null,也就解除了事件绑定。
事情还没结束,DOM0事件模型还涉及到直接写在html中的事件。例如:
通过这种方式注册的事件,同样遵循覆盖原则,同样只能注册一个,最后一个生效。
区别就是,这样注册的事件,相当于动态调用函数(有点eval的意思),因此不会传入event对象,同时,this指向的是window,不再是触发事件的dom对象。
DOM2事件模型DOM2事件模型相对于DOM0,小菜仅仅了解如下两点:
· DOM2支持同一dom元素注册多个同种事件。
· DOM2新增了捕获和冒泡的概念。
DOM2事件通过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管理,当然,这是标准。
但IE8及其以下版本浏览器,自娱自乐,搞出了对应的attachEvent和detachEvent,由于小菜才疏学浅,本文不做讨论。
addEventListener当然就是注册事件,她有三个参数,分别为:"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举个例子: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事件名称就不用多说了,相比DOM0,去掉了前边的on而已。
事件回调也很好理解,事件触发了总得通知你吧!回调时和DOM0一样,也会默认传入一个event参数,同时this是指触发该事件的dom节点。
最后一个参数是布尔型,true代表捕获事件,false代表冒泡事件。其实很好理解,先来个示意图:
意思就是说,某个元素触发了某个事件,最先得到通知的是window,然后是document,依次而入,直到真正触发事件的那个元素(目标元素)为止,这个过程就是捕获。接下来,事件会从目标元素开始起泡,再依次而出,直到window对象为止,这个过程就是冒泡。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这貌似是由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小菜也不怎么了解,就不乱说了。
由此可以看出,捕获事件要比冒泡事件先触发。
假设有这样的html结构:
然后我们在外层div上注册两个click事件,分别是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捕获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true); //冒泡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1 }, false);
最后,点击内层的div,先弹出ok1,后弹出ok。结合上边的原理图,外层div相当于图中的body,内层div相当于图中最下边的div,证明了捕获事件先执行,然后执行冒泡事件。
为什么要强调点击内层的div呢?因为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必须是内层的,外层dom元素才有机会模拟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从原理图上就看出了。
如果在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上注册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呢?
html结构同上,js代码如下: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冒泡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捕获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1 }, true);
当然还是点击内层div,结果是先弹出ok,再弹出ok1。理论上应该先触发捕获事件,也就是先弹出ok1,但是这里比较特殊,因为我们是在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上注册的事件,相当于在图中的div上注册,由图可以看出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是捕获事件的终点,是冒泡事件的起点,所以这里就不区分事件了,哪个先注册,就先执行哪个。本例中,冒泡事件先注册,所以先执行。
这个道理适用于多个同种事件,比如说一下子注册了3个冒泡事件,那么执行顺序就按照注册的顺序来,先注册先执行。例如: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false);
1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1 alert("ok2");
1 }, false);
结果当然是依次弹出ok、ok1、ok2。
为了进一步理解事件模型,还有一种场景,假如说外层div和内层div同时注册了捕获事件,那么点击内层div时,外层div的事件一定是先触发的,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true);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true);
结果是先弹出ok1。
假如外层div和内层div都是注册的冒泡事件,点击内层div时,一定是内层div事件先执行,原理相同。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对于div嵌套的情况,如果点击内层的div,外层的div也会触发事件,这貌似会有问题!
点击的明明是内层div,但是外层div的事件也触发了,这的确是个问题。
其实,事件触发时,会默认传入一个event对象,前边提过了,这个event对象上有一个方法:stopPropagation,通过此方法,可以阻止冒泡,这样外层div就接收不到事件了。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阻止冒泡 e.stopPropagation(); alert("ok"); }, false);
终于要说说怎么解除事件了。解除事件语法:btn.removeEventListener("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
这和绑定事件的参数一样,详细说明下:
· 事件名称,就是说解除哪个事件呗。
· 事件回调,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必须和注册事件的函数是同一个。
· 事件类型,布尔值,这个必须和注册事件时的类型一致。
也就是说,名称、回调、类型,三者共同决定解除哪个事件,缺一不可。举个例子: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将回调存储在变量中 var fn = function(e){ alert("ok"); }; //绑定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解除 bt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要想注册过的事件能够被解除,必须将回调函数保存起来,否则无法解除。
DOM0与DOM2混用事情本来就很乱了,这又来个混合使用,还让不让人活了。。。
别怕,混合使用完全没问题,DOM0模型和DOM2模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互不影响。
整体上来说,依然是哪个先注册,哪个先执行,其他就没什么了。
后记至此,原生js事件已经讲的差不多了,小菜仅仅知道这些而已,欢迎读者补充其他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真正的行家不会傻傻的真的注册这么多事件,一般情况下,只需在最外层dom元素注册一次事件,然后通过捕获、冒泡机制去找到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最后根据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提供的信息去调用回调。
也就是说,行家会自己管理事件,而不依赖浏览器去管理,这样即可以提高效率,又保证了兼容性,JQuery不就是这么做的嘛~
好了,教程到此结束,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手抽筋中。。。
(转自 杨元)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87680.html
摘要:个人前端文章整理从最开始萌生写文章的想法,到着手开始写,再到现在已经一年的时间了,由于工作比较忙,更新缓慢,后面还是会继更新,现将已经写好的文章整理一个目录,方便更多的小伙伴去学习。 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remote/1460000017490740?w=1920&h=1080); 个人前端文章整理 从最开始萌生写文章的想法,到着手...
摘要:组件事件响应在构建虚拟的同时,还构建了自己的事件系统且所有事件对象和规范保持一致。的事件系统和浏览器事件系统相比,主要增加了两个特性事件代理和事件自动绑定。 React组件事件响应 React在构建虚拟DOM的同时,还构建了自己的事件系统;且所有事件对象和W3C规范保持一致。 React的事件系统和浏览器事件系统相比,主要增加了两个特性:事件代理、和事件自动绑定。 1、事件代理 ...
摘要:前言本文主要介绍属性事件和插槽这三个基础概念使用方法及其容易被忽略的一些重要细节。至于如何改变,我们接下去详细介绍单向数据流这个概念出现在组件通信。比如上例中在子组件中修改父组件传递过来的数组从而改变父组件的状态。的一个核心思想是数据驱动。 前言 本文主要介绍属性、事件和插槽这三个vue基础概念、使用方法及其容易被忽略的一些重要细节。如果你阅读别人写的组件,也可以从这三个部分展开,它们...
摘要:响应某个事件的函数就叫事件处理程序或事件侦听器。为事件指定事件处理程序的方法主要有种。事件处理程序事件直接加在元素上。事件委托利用冒泡的原理,把事件加到父元素或祖先元素上,触发执行效果,解决事件处理程序过多问题。事件委托优点提高性能。 JavaScript简单入门可以看看我丑丑的Github博客JavaScript简单入门 事件 JavaScript与HTML之间的交互是通过事件实现的...
阅读 1553·2021-11-04 16:11
阅读 3283·2021-09-09 11:33
阅读 1543·2019-08-30 15:54
阅读 601·2019-08-30 15:44
阅读 3147·2019-08-30 15:43
阅读 2489·2019-08-30 13:06
阅读 1682·2019-08-29 17:00
阅读 870·2019-08-29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