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外企的产品开发是怎样的?

Soarkey / 2921人阅读

摘要:从公司层面讲,也不能以产品进行团队划分,比如腾讯,可以用一个游戏划分一个团队,但是在,除了大产品模块的划分比如桌面端产品,端产品,其他业务产品,其实没有具体的产品团队,更多的是开发团队,而开发团队内部才划分到具体的产品线上。

从大学开始接触Web开发,到现在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但是感觉自己才刚刚开始入门。特别是开发模式(这个称法待议),不同的公司不一样,团队结构,团队合作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我虽然经历的公司不多,但是接触了一些,自然有些比较。今天主要分享一下morningstar的产品开发模式。

传统的产品开发

一个产品的上线,需要经历非常多的步骤,单就产品开发这个方面,主要可以分成几个块。不同的年代,方式也不同,分块的依据也各异。下面是我总结的传统的产品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非常清晰,特别是对于程序员而言,非常容易定位。一个程序员,是做哪一个产品,是前端还是后台还是数据库开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且这种开发模式有很多有点,比较适合敏捷开发。大公司小公司都在用,小公司可能只有一个产品,一个团队,大公司可以多个产品线,多个团队,团队之间有人员流动,但所有的研发人员都可以非常明确的用“在开发哪个产品,自己是哪个端”来给自己在公司里面定位。

早期的时候,前后端其实也分得不是很清楚,后端用PHP,顺带就使用MVC框架那一套,把HTML+CSS的部分全部完成了。比如你用PHP框架进行开发,完全是后端主导,因为所有的页面HTML模板全部是后端定义的。

随着前后端分离的思想出现之后,上面这种完全后端主导的局面也逐渐瓦解了,前后端分离是指前端和后端专注(甚至只)做一件事,所以在我写的《从web架构来认识nodejs》这篇文章里,就勾画了大致的新的前后端分工:

中间通过Node将前端和后台完全分离。后端完全专注于数据和数据业务逻辑,前端则通过node实现界面和交互,对后端仅有数据接口依赖。

这种改变使得web开发从“CMS向APP”转变,以前的MVC更多的是CMS的思想,而现在的MVC更多的是APP思想。

Morningstar的产品开发思想

作为外企,Morningstar的产品架构都是在芝加哥完成的,深圳团队主要是在架构思想上进行具体的实现,老外的思想总比国内激进一些,国内PHP还盛行的时候,我们的产品仅留下Java和JavaScript两门语言。Java开发data api,而JavaScript实现剩下的全部产品开发。如果你关注我的微博,应该有发现我提到过这点。

昨天在rong给我们讲解了公司目前的产品研发的思想后,我觉得这可能是未来产品研发的趋势,特别是经过十多年发展之后,开发已经不再仅仅是横向的工具,而逐渐成为企业纵向的血液,不仅要控制成本,而且要保证产品群是公司想要的结果。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结构:

和传统的产品开发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模式下,一个程序员无法给自己在产品线上定位,程序员不知道自己在为哪一个产品开发(或者说程序员在为所有的产品做开发)。

在传统模式下,前后端分离,后端开发者调用数据库为前端提供api,但是往往基于某一个产品的特定需求,相当于定制。而现在data层的开发并不为产品服务,而直接为整体业务服务,data api不再从业务逻辑出发,而是以data point为目标。data api团队接到的需求绝对不是产品需求,而是非常明确的“需要哪些(数据)点,可以按照xx进行区间和步幅查询,可以按照xx排序,可以按照xx分组”类似这样的需求,它完全脱离了业务逻辑,开发者并不需要知道自己的开发具体是为哪一个产品服务,也不知道自己的api具体要实现什么业务逻辑,程序员只需要专注于算法和性能。

最大的不同莫过于capability这一层。因为公司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来定义这一层,所以目前暂时用capability称呼。这一层是开发者集中的一层,也就是前端开发(后端在data层)。这一层你可以看到,总体层面有一个framework,当然也不一定只有一个framework,可能有多个framework实现不同的逻辑,但总体上就是要有framework,用来装component,所有的功能都被制作为component,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把component塞到framework里面去,打包好之后,就成了一个product,可以卖给客户。

实例说下:我们有一个产品,叫Asset Manager,是向基金经理提供资产管理分析的产品。我们还有一个产品,叫Wealth Manager,是向更高级别的用户提供资产管理者分析的产品。这两个产品的目的不同,前者是要让用户(基金经理)更好的管理资产和进行预测分析,而后者更多的想让用户(投资机构)挑选合适的基金(通过看这个基金经理的业绩来确定是否值得挑选),所以这两个产品的需求不同。但是虽然需求不同,可是有些方面,在数据呈现上是一样的,比如单支基金在某个时段的流入流出,这两个产品都可以查看这个情况,所以实际上它们使用同一个component,在类似的其他某些点上,也可以使用相同的component塞到不同的产品里面去。

所以,实际上,capability一层为product一层提供了原材料,或者叫“组件,模块”,product是对这些“模块”的组装。而这些component就是零件,它们可以被复用,甚至通过修改配置,来使得连接到不同的data api上,以适应更好的product。

这种开发模式的意义非常大,它相当于解放了所有开发者,让他们更专注,同时在公司层面,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产品更加快速,可以说有多少种component的组合,就可以有多少个产品。

两种模式的比较

我在Morningstar开始的时候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要做什么,而且component的开发有自己的一套规则,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这些规则,研究完规则之后,跟以前写前端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还是不知道自己是在为哪一个产品服务。后来在理解这种模式之后,我就对自己的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那么这两种模式哪一种更好呢?答案当然是不确定,只能说“适合就好”。

1. 公司成长阶段

如果一个公司只有一个产品,刚开始创业,当然是传统模式更占优势,比如开发知乎的团队,为了让产品赶紧上线,迅速迭代,当然要开发团队自己拿主意。如果采用第二种模式,前端开发受到后端的制约,后端受到数据库的制约,component受到framework的制约,framework受到具体需求的制约,制约来制约去,消耗的就是时间。

但是当公司成长起来,到了一个特定的阶段的时候,产品就有可能这样去分。比如微信,把通讯录、公众号、朋友圈儿、支付看成component,那么整个微信就是framework。但是在腾讯公司这样一个大的环境里,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开发模式,很多资源重复开发,不知道会不会是制约腾讯的一个点。

2. 模块重用可能性

一个公司的产品虽然多,但是都不是同类产品,自然要将这些开发分开。比如淘宝和支付宝,不可能放在一起,但是它们底层的数据可以共享。比如QQ和腾讯视频,如果作为两个多带带的产品,也不可能有什么地方可以重用。如果一个公司,做了一款电商产品,过了一点时间又做医疗产品,那也不能重用。

但是如果产品之间的模块重用性很大,就应该考虑新的开发模式。

Morningstar的所有产品之间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产品界面几乎长一个样,但具体的细节却不同,不同的基金经理需要的数据不一样,所以得到的产品也不一样。这就非常适合使用这种新的开发模式。

3. 敏捷开发(团队)

敏捷开发的前提是,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团队,而团队意味着集中在某些具体的开发上面。但是敏捷开发一般都是针对产品,产品的需求、设计、测试、迭代,都要快。但是在Morningstar的这种模式下,根本无所谓敏捷不敏捷。

程序员所在的团队可能只有开发和测试,而没有设计,甚至连产品都没有。从公司层面讲,也不能以产品进行团队划分,比如腾讯,可以用一个游戏划分一个团队,但是在Morningstar,除了大产品模块的划分(比如桌面端产品,web端产品,其他业务产品),其实没有具体的产品团队,更多的是开发团队,而开发团队内部才划分到具体的产品线上。

总结

我只能从自己的感觉去理解,Morningstar作为核心技术架构在美国的公司,有很多技术上先进的地方是值得思考的,但是作为个人,开发者也要为自己的成长考虑。如果按照Morningstar的模式发展下去,不出几年,这种架构就会稳定下来,一个开发者很快会成为这种稳定结构中的一个节点,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需要用自己熟练的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快速完成规定的动作。比如有一个新的component要做,实际上component的规则已经定好了,你必须先把这些框架性质的代码先写好,然后开始发挥,但是众所周知,这种发挥的空间并不算大,而且很有可能只是利用经验,而非学到东西。

但是作为公司层面,甚至作为社会协作层面,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它可以更好的降低开发成本,特别适合拥有数据资源的公司,像微博、腾讯、阿里这些公司,已经在数据服务上开始思考了。作为开发者,也可以在拿到相同报酬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休息时间,这或许是解决国内程序员加班问题的一条途径吧。而且有了这套模式,把众包模式具体化也是有想象空间的。

本文先发布在我的博客,欢迎到我的博客拍砖探讨
作者:@否子戈
微信:wwwtangshuangnet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80334.html

相关文章

  • Service Mesh 时代,Dubbo 架构该怎么跟进?

    摘要:原文链接时代,架构该怎么跟进,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次灵均阁作为核心开发者,请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答大家好,我是小马哥,一名学习当爸爸的父亲,劝退师,项目架构师,编程思想的作者。因此,需求的来源不再已阿里为绝对主导,社区共建和共制的发展模式已成事实。 原文链接:Service Mesh 时代,Dubbo 架构该怎么跟进?,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次灵均阁 作为 Duboo 核心开发者,请先简单介绍下...

    robin 评论0 收藏0
  • Service Mesh 时代,Dubbo 架构该怎么跟进?

    摘要:原文链接时代,架构该怎么跟进,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次灵均阁作为核心开发者,请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答大家好,我是小马哥,一名学习当爸爸的父亲,劝退师,项目架构师,编程思想的作者。因此,需求的来源不再已阿里为绝对主导,社区共建和共制的发展模式已成事实。 原文链接:Service Mesh 时代,Dubbo 架构该怎么跟进?,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次灵均阁 作为 Duboo 核心开发者,请先简单介绍下...

    李文鹏 评论0 收藏0
  • 前端该如何准备数据结构和算法?

    摘要:很多前端同学在看到数据结构和算法后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或者尝试去练习,但是被难倒,从而放弃。本文选择的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类别均是出现频率最高,以及应用最广的类别。面试这是非常现实的一点,也是很多前端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原因。 一、导读 据我了解,前端程序员有相当一部分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概念都不是很清晰,这直接导致很多人在看到有关这部分的内容就会望而却步。 实际上,当你了解了数据结构和...

    simon_chen 评论0 收藏0
  • 字节同事写了一篇Leetc刷题心得,高管看见之后,直接给他涨了20K,我惊呆了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厂的招聘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起来。但如今由于投身互联网的人太多,入职互联网公司的门槛水涨船高,国内公司向硅谷大厂招聘看齐,开始在面试中加入高水平的编程算法考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大厂的招聘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起来。 几年前,做算法题还不是必备项,除了一些知名外企,大部分...

    Tony_Zby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