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源码|jdk源码之栈、队列及ArrayDeque分析

ZHAO_ / 1490人阅读

摘要:栈队列双端队列都是非常经典的数据结构。结合了栈和队列的特点。因此,在中,有栈的使用需求时,使用代替。迭代器之前源码源码之与字段中分析过,容器的实现中,所有修改过容器结构的操作都需要修改字段。

栈、队列、双端队列都是非常经典的数据结构。和链表、数组不同,这三种数据结构的抽象层次更高。它只描述了数据结构有哪些行为,而并不关心数据结构内部用何种思路、方式去组织。
本篇博文重点关注这三种数据结构在java中的对应设计,并且对ArrayDeque的源码进行分析。

概念

先来简单回顾下大学时的数据结构知识。

什么是栈?数据排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只能从一个口弹出数据或加入数据。即后进先出(LIFO)。

什么是队列?数据同样排成一个有序的序列,数据只能在队尾加入,在队头弹出。即先进先出(FIFO)。

什么是双端队列?数据同样排成一个有序的序列,只能从前后两个口插入或删除数据。结合了栈和队列的特点。

这三样东西都可以通过数组或链表来实现。从这种表述就能发现,似乎链表和数组比这三个更“偏底层”。
仔细思考不难发现,栈、队列、双端队列仅仅是描述了接口行为,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而数组、链表则描述的是数据的具体在内存中的组织方式。

java中栈、队列、双端队列 java中的栈
public
class Stack extends Vector {
    /* */
}

java的确有一个叫做Stack的类,它继承自Vector
个人以为,jdk的这种设计不是很妥当。前面分析过,Stack从概念上是一种抽象数据类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因此,将其设计为接口更为合适。
jdk的这种设计导致:

Stack只有数组这一种实现方式,没有办法改用其它的实现方式。

Stack继承自Vector,耦合太紧,同时拥有Vector的大量不属于Stack模型的方法,破坏隐藏。

此外,Vector本身现在已经不建议使用了。

而且,jdk自己也说了,Stack这个类,设计的不好,不推荐使用:

 * 

A more complete and consistent set of LIFO stack operations is * provided by the {@link Deque} interface and its implementations, which * should be used in preference to this class. For example: * Deque stack = new ArrayDeque();}

好在Deque像是栈和队列的组合,也能当栈使用。因此,在java中,有栈的使用需求时,使用Deque代替。

而且,偶然间在jdk中看到这样一个工具函数Collections.asLifoQueue

public static  Queue asLifoQueue(Deque deque) {
    return new AsLIFOQueue<>(deque);
}

它将Deque包装成一个Lifo的队列。LIFO?那不就是栈么!也就是说,得到的虽然是Queue接口,但是行为是LIFO。

java中的队列
public interface Queue extends Collection {
    /* ... */
}

jdk中队列的设计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个接口。
虽然名字叫Queue,但是这个jdk中Queue接口指代的范围更广。从它的子接口及实现类来看,有这样几种含义:

FIFO队列。也就是数据结构中的先进先出队列。

优先队列。也就是数据结构中的大顶堆或小顶堆。

阻塞队列。也是队列,只不过某些方法在没有元素时或队满时会阻塞,并发中使用的一种结构。

再来看它的几种实现:

FIFO队列。FIFO队列的实现其实是按照Deque实现的了,有LinkedList和ArrayDeque。

优先队列。PriorityQueue。

阻塞队列。这个和并发关系更大,这里先不谈。

java中的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的定义也是接口:

public interface Deque extends Queue {
    /* ... */
}

Deque也是Queue,Deque也能当Queue用,没有太多额外开销。所以jdk没有多带带实现Queue。

Deque有两种实现类:

LinkedList。也就是链表,java的链表同时实现了Deque。

ArrayDeque。Deque的数组实现。为什么不在ArrayList中一把实现Deque接口?

也很简单,实现方式不同。

Deque也有阻塞队列版本的实现,这里也先不谈。

ArrayDeque源码分析 实现思路

我先来总结下ArrayDeque的实现思路。

首先,ArrayDeque内部是拥有一个内部数组用于存储数据。
其次,假设采用简单的方案,即队列数组按顺序在数组里排开,那么:

由于ArrayDeque的两端都能增删数据,那么把数据插入到队列头部也就是数组头部,会造成O(N)的时间复杂度。

假设只再队尾加入而只从队头删除,队头就会空出越来越多的空间。

那么该怎么实现?也很简单。将物理上的连续数组回绕,形成逻辑上的一个 环形结构。即a[size - 1]的下一个位置是a[0].
之后,使用头尾指针标识队列头尾,在队列头尾增删元素,反映在头尾指针上就是这两个指针绕着环赛跑。

这个是大体思路,具体的还有一些细节,后面代码里分析:

head和tail的具体概念是如何界定?

如果判断队满和队空?

数组满了怎么办?

属性

先来看内部属性。elements域就是存储数据的原生数组。
head和tail分别分别为头尾指针。

    transient Object[] elements; // non-private to simplify nested class access

    transient int head;

    transient int tail;
构造函数
    public ArrayDeque() {
        elements = new Object[16];
    }

    public ArrayDeque(int numElements) {
        allocateElements(numElements);
    }

    private void allocateElements(int numElements) {
        elements = new Object[calculateSize(numElements)];
    }

如果没有指定内部数组的初始大小,默认为16.

如果指定了内部数组的初始大小,则通过calculateSize函数二次计算出大小。

来看calculateSize函数: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IN_INITIAL_CAPACITY = 8;

    private static int calculateSize(int numElements) {
        int initialCapacity = MIN_INITIAL_CAPACITY;
        // Find the best power of two to hold elements.
        // Tests "<=" because arrays aren"t kept full.
        if (numElements >=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numElements;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1);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2);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4);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8);
            initial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 16);
            initialCapacity++;

            if (initialCapacity < 0)   // Too many elements, must back off
                initialCapacity >>>= 1;// Good luck allocating 2 ^ 30 elements
        }
        return initialCapacity;
    }

如果小于8,那么大小就为8.

如果大于等于8,则按照2的幂对齐。

入队

看两个入队方法:

    public void addFirst(E e)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head =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 = e;
        if (head == tail)
            doubleCapacity();
    }

    public void addLast(E e) {
        if (e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elements[tail] = e;
        if ( (tail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 head)
            doubleCapacity();
    }

addFirst是从队头插入,addLast是从队尾插入。

从该代码能够分析出head和tail指针的含义:

head指针指向的是队头元素的位置,除非队列为空。

tail指针指向的是队尾元素后一格的位置,即尾后指针。

因此:

如果队列没有满,tail指向的是空位置,head指向的是队头元素,永远不可能一样。

但是当队列满时,tail回绕会追上head,当tail等于head时,表示队列满了。

理清楚了这一点,上面的代码也就十分容易理解了:

对应位置插入位置,移动指针。

当tail和head相等时,扩容。

最后,这句: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 1)

曾经在《源码|jdk源码之HashMap分析(二)》中分析过,假如被余数是2的幂次方,那么模运算就能够优化成按位与运算。
也即相当于:

(head - 1) % elements.length
出队
    public E pollFirst() {
        int h = head;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result = (E) elements[h];
        // Element is null if deque empty
        if (result == null)
            return null;
        elements[h] = null;     // Must null out slot
        head = (h + 1) & (elements.length - 1);
        return result;
    }

    public E pollLast() {
        int t = (tail - 1) & (elements.length - 1);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result = (E) elements[t];
        if (result == null)
            return null;
        elements[t] = null;
        tail = t;
        return result;
    }

出队的代码很显然,不多解释。

扩容
    private void doubleCapacity() {
        assert head == tail;
        int p = head;
        int n = elements.length;
        int r = n - p; // number of elements to the right of p
        int newCapacity = n << 1;
        // 扩容后的大小小于0(溢出),也即队列最大应该是2的30次方
        if (new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Sorry, deque too big");
        Object[] a = new Object[newCapacity];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p, a, 0, r);
        System.arraycopy(elements, 0, a, r, p);
        elements = a;
        head = 0;
        tail = n;
    }

扩容的实现为按 两倍 扩容原数组,将原数倍拷贝过去。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数组大小溢出的处理。

迭代器

之前《源码|jdk源码之LinkedList与modCount字段》中分析过,
容器的实现中,所有修改过容器结构的操作都需要修改modCount字段。
这样迭代器迭代过程中,通过前后比对该字段来判断容器是否被动过,及时抛出异常终止迭代以免造成不可预测的问题。

不过,在ArrayDeque的插入方法中并没有修改modeCount字段。从ArrayDeque的迭代器的实现中可以看出来:

    private class DeqIterator implements Iterator {
        /**
         * Index of element to be returned by subsequent call to next.
         */
        private int cursor = head;

        /**
         * Tail recorded at construction (also in remove), to stop
         * iterator and also to check for comodification.
         */
        private int fence = tail;
    }

原来,ArrayDeque直接使用了head和tail头尾指针,就能判断出迭代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77051.html

相关文章

  • 一文掌握关于Java数据结构所有知识点(欢迎一起完善)

    摘要:是栈,它继承于。满二叉树除了叶结点外每一个结点都有左右子叶且叶子结点都处在最底层的二叉树。没有键值相等的节点。这是数据库选用树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们学习Java的时候,很多人会面临我不知道继续学什么或者面试会问什么的尴尬情况(我本人之前就很迷茫)。所以,我决定通过这个开源平台来帮助一些有需要的人,通过下面的内容,你会掌握系统的Java学习以及面试的相关知识。本来是想通过Gitbook的...

    keithxiaoy 评论0 收藏0
  • [个人心得]数据结构之栈队列

    摘要:另外栈也可以用一维数组或连结串列的形式来完成。压栈就是,出栈就是。出栈成功第个节点是这是单链表形式的栈的源码地址。队列只允许在后端称为进行插入操作,在前端称为进行删除操作。 维基百科 堆栈(英语:stack)又称为栈,是计算机科学中一种特殊的串列形式的抽象资料型别,其特殊之处在于只能允许在链接串列或阵列的一端(称为堆叠顶端指标,英语:top)进行加入数据(英语:push)和输出数据...

    curried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ZHAO_

|高级讲师

TA的文章

阅读更多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