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判断该首节点是否与插入的键值对的和一致,若一致则替换该节点的值为,否则进入下一步判断首节点是否为树节点,若是则调用树节点的方法遍历红黑树,否则遍历链表。中的方法会在链表超过树化阈值的时候,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前言
由于Java 1.7和Java 1.8的HashMap的HashMap中的put()和get()方法在实现上差异很大,所以本文将于分别分析这两个版本的put()和get()f方法
下面将会分析这部分的源码,如果觉得源码分析内容太啰嗦,可以跳过源码部分,直接看源码下面的总结。
put()方法源码分析HashMap的put()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方法,但是put()方法是怎么工作的呢?
Java 1.7 put()方法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if (key == null)// 处理key为null的情况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计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 // 计算命中table的索引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遍历命中的链表 for (Entry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 存在key和hash值相同则替换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 记录结构性变化 modCount++; // 增加新链表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 上一次节点不存在,返回null return null; }
put()方法实际上是
若key为null时,直接调用putForNullKey()方法。否则进入下一步
调用hash()方法获取key的hash值,进入下一步
调用indexFor()计算命中的散列表table的索引
遍历链表,如果链表不存在或链表不存在key和hash值相同的节点,则创建新的链表或尾部添加节点,否则替换对应节点的value
putForNullKey()private V putForNullKey(V value) { // 遍历链表,但是命中的散列表的索引和key的hash值为0 // 后续逻辑与`put()`类似 for (Entry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addEntry(0, null, value, 0); return null; }
putForNullKey只是将命中散列表table的索引和key的hash值都设置为0,其他逻辑与put()方法后续的逻辑一致。
indexFor()方法/** * 计算命中散列表的索引 */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 等价于length%h return h & (length-1); }hash()方法
/** * hash值计算方法 */ final int hash(Object k) { int h = 0; // 使用替代的hash方法 if (useAltHashing) { if (k instanceof String) { // 为字符串则使用特定的hash方法 return sun.misc.Hashing.stringHash32((String) k); } // 使用特定的hash种子计算hash值 h = hashSeed; } h ^= k.hashCode(); // 这部分代码是为了减少哈希碰撞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addEntry()方法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判断散列表是否需要扩容或者未初始化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 散列表扩容为原来的2倍 resize(2 * table.length); // 计算key的hash值,key为null则返回0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 创建新的链表 // 如果链表已存在,则是将新节点插入头部(头插法)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createEntry()方法
/** * 头插法插入新的节点 * 不需要判断链表是否存在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Java 1.8 put()方法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 * HashMap的put()方法支持key/value为null */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实际上是先调用HashMap的hash()方法获取到key的hash值 //然后调用HashMap的putVal()方法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put()方法实际上是
调用hash()方法获取到key的hash值
调用putVal()方法存储key-value
核心方法是putVal()方法,下面我会先分析一下hash()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涉及到hash值这个关键属性的计算。
hash()方法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int h; // key为null时,hash值为0 // key不为null时,调用key对象的hashCode()方法并通过位运算异或和无符号右移将高位分散到低位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hash()方法指定了null的hash值为0。这样就可以支持key为null。
(h = key.hashCode()) ^ (h >>> 16)这段代码通过位运算异或和无符号右移将高位分散到低位,这样做可以减少哈希碰撞的概率(这块不是很清楚原理,是从方法注释上了解到的)
putVal()方法/** * Map.put()方法的实际实现 * * @param hash key的hash值 * @param key 键值对中的key * @param value 键值对中的value * @param onlyIfAbsent 如果为true,则键值对中的值已经存在则不修改这个值 * @param evict 如果为false,则是处于创建模式 * @return 上一次的value,如果上一次的value不存在,则为null */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tab用于暂存散列表table。p为散列表中对应索引的链表的头节点的指针。n存储tab的长度。i则为命中的散列表的索引 Node[] tab; Node p; int n, i; //给tab和n赋值 //当tab为null或者tab的长度n为0时,触发resize()来初始化tab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使用(n - 1) & hash(等价于hash%n)计算命中的散列表索引,同时判断散列表对应索引的链表是否存在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散列表对应索引的链表不存在则创建一个新的链表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散列表对应索引的链表已存在 Node e; K k; // 判断头节点的hash值和key是否与入参的hash值和key一致。需要注意,null的hash值为0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对应的键值对已经存在,记录下来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判断对应的链表是否转化为红黑树 //若是,则直接调用红黑树的putTreeVal()方法 e = ((TreeNode )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链表的头节点与新的键值对不重复,即没有发生哈希碰撞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遍历链表 if ((e = p.next) == null) {//遍历到尾节点 //尾插法添加一个新的节点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链表长度大于阈值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从-1开始,所以为阈值-1 // 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treeifyBin(tab, hash); // 中断循环 break; } // 判断当前遍历的节点的hash值和key是否与入参的hash值和key一致,即key是否已经存在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key已经存在,中断循环 break; // 记录当前遍历的节点 p = e; } } if (e != null) { // Map中存在重复的key V oldValue = e.value;//记录下旧值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判断值存在是否可以进行修改以及旧值是否为null e.value = value;//修改该节点的值 afterNodeAccess(e);// 链表节点的回调方法,此处为空方法 return oldValue;//返回旧值 } } // HashMap发生结构变化,变化次数累加 ++modCount; // 键值对个数自增,同时判断是否达到扩容的阈值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 // 链表节点的回调方法,此处为空方法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 此处返回null是因为链表新增了节点,所以上一次的值必然为null return null; }
putVal()方法的关键点:
若table没有初始化则调用reszie()方法初始化。
计算命中的散列表索引位置,公式为(n - 1) & hash(等价于hash%n)。其中n为散列表长度,hash为插入的键值对的key的哈希值。
判断散列表对应索引中的首节点是否为null,若为null,则创建链表,否则进入下一步。
判断该首节点是否与插入的键值对的key和hash一致,若一致则替换该节点的值为value,否则进入下一步
判断首节点是否为树节点,若是则调用树节点的putTreeVal()方法遍历红黑树,否则遍历链表。
遍历红黑树时,若存在key和hash相同的节点就替换对应节点的值value,若不存在则插入新的树节点。
遍历链表时,若存在key和hash相同的节点就替换对应节点的值为value。若找不到key和hash相同的节点,则链表尾部插入节点,同时进入下一步。
若当前链表长度大于或等于树化阈值TREEIFY_THRESHOLD(8)时,则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
get()方法源码分析除了HashMap的put()方法外,get()方法也是一个我们常用的方法,下面开始分析其关键的源码。
Java 1.7 get()方法public V get(Object key) { if (key == null)// key为null时特殊处理 return getForNullKey(); // 关键获取key对应value的代码 Entryentry = getEntry(key); 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
get()方法的关键点如下:
若key为null,则调用getForNullKey()方法获取value,否则进入下一步
调用getEntry()方法获取对应的Entry对象
对应的Entry对象为null时返回null,否则调用getValue()返回其value
getForNullKey()private V getForNullKey() { // 命中散列表索引为0,无需计算key的hash值 // 遍历命中的链表 for (EntrygetEntry()e = table[0]; e != null; e = e.next) { if (e.key == null)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final EntryJava 1.8 get()方法getEntry(Object key) { // 计算key的hash值,key为null时返回0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 遍历命中的链表 for (Entry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 链表不存在或链表中不存在key和hash一致的节点 return null; }
/** * 返回key对应的value,如果不存在则返回null */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Nodee; return (e = getNode(hash(key), key)) == null ? null : e.value; }
get()方法实际上是
调用hash()方法获取到key的hash值
调用getNode()方法通过key和hash获取对应的value。不存在则返回null
核心方法是getNode()方法,下面我会先分析一下getNode()方法。
getNode()方法/** * Map.get()方法的实际实现 * @param hash key的哈希值 * @param key 查询用的key * @return 节点或者是节点不存在是返回null */ final NodegetNode(int hash, Object key) { //tab用于暂存散列表table。first为散列表中对应索引的链表的头节点的指针。n存储tab的长度。i则为命中的散列表的索引 Node [] tab; Node first, e; int n; K k; //初始化方法内的变量,同时尝试命中散列表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 (first = tab[(n - 1) & hash]) != null) { if (first.hash == hash && ((k = first.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总是先检查链表的头节点 return first;//头节点符合直接返回头节点 if ((e = first.next) != null) {//是否只有一个节点 if (first instanceof TreeNode)//判断头节点是否为红黑树节点 return ((TreeNode )first).getTreeNode(hash, key);//改为遍历红黑树 do {//遍历链表是否有符合的节点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while ((e = e.next) != null); } } //不存在对应的key,返回null return null; }
getNode()方法的关键点:
若散列表table不为null且长度大于0且其索引为(n - 1) & hash(等价于hash%n)的节点不为null。其中n为散列表长度,hash为插入的键值对的key的哈希值。则进入下一步,否则直接返回null
判断首节点的key和hash是否与入参一致,若相同则返回首节点,否则进入下一步。
判断节点个数只有1个,若是则返回null,否则进入下一步
判断首节点是否为树节点,若是则遍历红黑树,否则为链表,进入下一步
遍历链表,检索key和hash与入参相同的节点,若找到则返回该节点,否则返回null
总结put()和get()方法是HashMap的常用方法,通过学习其源码了解到HashMap是如何使用拉链法解决哈希冲突。而下面将会通过两幅图展示put()和get()的执行过程:
Java 1.7
put()方法图解
get()方法图解
put()方法图解
get()方法图解
既然分析了Java 1.7和Java 1.8中HashMap的put()和get()
方法,当然少不了对二者的比较:
Java 1.7的HashMap中存在很多重复的代码。例如putForNullKey()和put()方法中重复的链表遍历,大量重复的hash值计算逻辑等等。而在Java 1.8中则对这部分的代码进行了重构。例如将putForNullKey()和put()方法重复的代码整合成putVal()方法,hash()方法处理key为null时的情况。
Java 1.8中的put()方法会在链表超过树化阈值的时候,将链表转化为红黑树。而Java 1.7中则只有链表
Java 1.7的链表节点插入为头插法(不需要判断链表是否存在),而Java 1.8的链表节点插入则为尾插法。
Java 1.8增加了对putIfAbsent()方法(存在才进行更新)的支持,详情可以看putVal()中关于onlyIfAbsent参数的处理逻辑。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73262.html
摘要:习惯在微信看技术文章,想要获取更多的资源的同学,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为了大家方便,刚新建了一下群,大家也可以去交流交流。谢谢支持了希望能多介绍给其他有需要的朋友 前言 声明,本文用得是jdk1.8 前面已经讲了Collection的总览和剖析List集合以及散列表、Map集合、红黑树还有HashMap基础了: Collection总览 List集合就这么简单【源码剖析】 Map集合、...
前言 声明,本文用得是jdk1.8 前面已经讲了Collection的总览和剖析List集合以及散列表、Map集合、红黑树的基础了: Collection总览 List集合就这么简单【源码剖析】 Map集合、散列表、红黑树介绍 本篇主要讲解HashMap,以及涉及到一些与hashtable的比较~ 看这篇文章之前最好是有点数据结构的基础: Java实现单向链表 栈和队列就是这么简单 二叉树就...
摘要:每个消息都会被一个线程消费,同时最大并发量为。然后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中,这个任务的内容是从等待队列中取出一个,如果等待队列为空,则删除这个等待队列的。小结本文分析了的久经生产考验的核心组件线程池。 本文首发于泊浮目的专栏:https://segmentfault.com/blog... 前言 在ZStack中,最基本的执行单位不仅仅是一个函数,也可以是一个任务(Task。其本质实现...
摘要:下面我来简单总结一下的核心要点底层结构是散列表数组链表红黑树,这一点和是一样的。是将所有的方法进行同步,效率低下。而作为一个高并发的容器,它是通过部分锁定算法来进行实现线程安全的。 前言 声明,本文用的是jdk1.8 前面章节回顾: Collection总览 List集合就这么简单【源码剖析】 Map集合、散列表、红黑树介绍 HashMap就是这么简单【源码剖析】 LinkedHas...
摘要:值得位数有的次方,如果直接拿散列值作为下标访问主数组的话,只要算法比较均匀,一般是很难出现碰撞的。但是内存装不下这么大的数组,所以计算数组下标就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将得到的散列值与数组长度做一个与操作。 hashMap简单介绍 hashMap是面试中的高频考点,或许日常工作中我们只需把hashMap给new出来,调用put和get方法就完了。但是hashMap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
阅读 2285·2021-11-22 14:56
阅读 1336·2021-09-24 09:47
阅读 854·2019-08-26 18:37
阅读 2786·2019-08-26 12:10
阅读 1474·2019-08-26 11:55
阅读 3098·2019-08-23 18:07
阅读 2252·2019-08-23 14:08
阅读 577·2019-08-23 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