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个服务集群中,服务提供者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集群中新增了一台机器,相应地在服务目录中就要新增一条服务提供者记录。
1. 简介
前面文章分析了服务的导出与引用过程,从本篇文章开始,我将开始分析 Dubbo 集群容错方面的源码。这部分源码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服务目录 Directory、服务路由 Router、集群 Cluster 和负载均衡 LoadBalance。这几个部分的源码逻辑比较独立,我会分四篇文章进行分析。本篇文章作为集群容错的开篇文章,将和大家一起分析服务目录相关的源码。在进行深入分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服务目录是什么。服务目录中存储了一些和服务提供者有关的信息,通过服务目录,服务消费者可获取到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比如 ip、端口、服务协议等。通过这些信息,服务消费者就可通过 Netty 等客户端进行远程调用。在一个服务集群中,服务提供者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集群中新增了一台机器,相应地在服务目录中就要新增一条服务提供者记录。或者,如果服务提供者的配置修改了,服务目录中的记录也要做相应的更新。如果这样说,服务目录和注册中心的功能不就雷同了吗。确实如此,这里这么说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实际上服务目录在获取注册中心的服务配置信息后,会为每条配置信息生成一个 Invoker 对象,并把这个 Invoker 对象存储起来,这个 Invoker 才是服务目录最终持有的对象。Invoker 有什么用呢?看名字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具有远程调用功能的对象。讲到这大家应该知道了什么是服务目录了,它可以看做是 Invoker 集合,且这个集合中的元素会随注册中心的变化而进行动态调整。
好了,关于服务目录这里就先介绍这些,大家先有个大致印象即可。接下来我们通过继承体系图来了解一下服务目录的家族成员都有哪些。
2. 继承体系服务目录目前内置的实现有两个,分别为 StaticDirectory 和 RegistryDirectory,它们均是 AbstractDirectory 的子类。AbstractDirectory 实现了 Directory 接口,这个接口包含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定义,即 list(Invocation),用于列举 Invoker。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继承体系图。
如上,Directory 继承自 Node 接口,Node 这个接口继承者比较多,像 Registry、Monitor、Invoker 等继承了这个接口。这个接口包含了一个获取配置信息的方法 getUrl,实现该接口的类可以向外提供配置信息。另外,大家注意看 RegistryDirectory 实现了 NotifyListener 接口,当注册中心节点信息发生变化后,RegistryDirectory 可以通过此接口方法得到变更信息,并根据变更信息动态调整内部 Invoker 列表。
现在大家对服务目录的继承体系应该比较清楚了,下面我们深入到源码中,探索服务目录是如何实现的。
3. 源码分析本章我将分析 AbstractDirectory 和它两个子类的源码。这里之所以要分析 AbstractDirectory,而不是直接分析子类是有一定原因的。AbstractDirectory 封装了 Invoker 列举流程,具体的列举逻辑则由子类实现,这是典型的模板模式。所以,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下 AbstractDirectory 的源码。
public List> lis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RpcException { if (destroyed) { throw new RpcException("Directory already destroyed..."); } // 调用 doList 方法列举 Invoker,这里的 doList 是模板方法,由子类实现 List > invokers = doList(invocation); // 获取路由器 List localRouters = this.routers; if (localRouters != null && !localRouters.isEmpty()) { for (Router router : localRouters) { try { // 获取 runtime 参数,并根据参数决定是否进行路由 if (router.getUrl() == null || router.getUrl().getParameter(Constants.RUNTIME_KEY, false)) { // 进行服务路由 invokers = router.route(invokers, getConsumerUrl(), invocation); } } catch (Throwable t) { logger.error("Failed to execute router: ..."); } } } return invokers; } // 模板方法,由子类实现 protected abstract List > doLis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RpcException;
上面就是 AbstractDirectory 的 list 方法源码,这个方法封装了 Invoker 的列举过程。如下:
调用 doList 获取 Invoker 列表
根据 Router 的 getUrl 返回值为空与否,以及 runtime 参数决定是否进行服务路由
以上步骤中,doList 是模板方法,需由子类实现。Router 的 runtime 参数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这个参数决定了是否在每次调用服务时都执行路由规则。如果 runtime 为 true,那么每次调用服务前,都需要进行服务路由。这个对性能造成影响,慎重配置。关于该参数更详细的说明,请参考官方文档。
介绍完 AbstractDirectory,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子类的源码。
3.1 StaticDirectoryStaticDirectory 即静态服务目录,顾名思义,它内部存放的 Invoker 是不会变动的。所以,理论上它和不可变 List 的功能很相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类的实现。
public class StaticDirectoryextends AbstractDirectory { // Invoker 列表 private final List > invokers; // 省略构造方法 @Override public Class getInterface() { // 获取接口类 return invokers.get(0).getInterface(); } // 检测服务目录是否可用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isAvailable() { if (isDestroyed()) { return false; } for (Invoker invoker : invokers) { if (invoker.isAvailable()) { // 只要有一个 Invoker 是可用的,就任务当前目录是可用的 return true; } } return false; } @Override public void destroy() { if (isDestroyed()) { return; } // 调用父类销毁逻辑 super.destroy(); // 遍历 Invoker 列表,并执行相应的销毁逻辑 for (Invoker invoker : invokers) { invoker.destroy(); } invokers.clear(); } @Override protected List > doList(Invocation invocation) throws RpcException { // 列举 Inovker,也就是直接返回 invokers 成员变量 return invokers; } }
以上就是 StaticDirectory 的代码逻辑,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懂,我就不多说了。下面来看看 RegistryDirectory,这个类的逻辑比较复杂。
3.2 RegistryDirectoryRegistryDirectory 是一种动态服务目录,它实现了 NotifyListener 接口。当注册中心服务配置发生变化后,RegistryDirectory 可收到与当前服务相关的变化。收到变更通知后,RegistryDirectory 可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刷新 Invoker 列表。RegistryDirectory 中有几个比较重要的逻辑,第一是 Invoker 的列举逻辑,第二是接受服务配置变更的逻辑,第三是 Invoker 的刷新逻辑。接下来,我将按顺序对这三块逻辑。
3.2.1 列举 InvokerInvoker 列举逻辑封装在 doList 方法中,这是个模板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了。那这里就不过多啰嗦了,我们直入主题吧。
public List> doList(Invocation invocation) { if (forbidden) { // 服务提供者关闭或禁用了服务,此时抛出 No provider 异常 throw new RpcException(RpcException.FORBIDDEN_EXCEPTION, "No provider available from registry ..."); } List > invokers = null; // 获取 Invoker 本地缓存 Map >> localMethodInvokerMap = this.methodInvokerMap; if (localMethodInvokerMap != null && localMethodInvokerMap.size() > 0) { // 获取方法名和参数列表 String methodName = RpcUtils.getMethodName(invocation); Object[] args = RpcUtils.getArguments(invocation); // 检测参数列表的第一个参数是否为 String 或 enum 类型 if (args != null && args.length > 0 && args[0] != null && (args[0] instanceof String || args[0].getClass().isEnum())) { // 通过 方法名 + 第一个参数名称 查询 Invoker 列表,具体的使用场景暂时没想到 invokers = localMethodInvokerMap.get(methodName + "." + args[0]); } if (invokers == null) { // 通过方法名获取 Invoker 列表 invokers = localMethodInvokerMap.get(methodName); } if (invokers == null) { // 通过星号 * 获取 Invoker 列表 invokers = localMethodInvokerMap.get(Constants.ANY_VALUE); } if (invokers == null) { Iterator >> iterator = localMethodInvokerMap.values().iterator(); if (iterator.hasNext()) { // 通过迭代器获取 Invoker 列表 invokers = iterator.next(); } } } // 返回 Invoker 列表 return invokers == null ? new ArrayList
>(0) : invokers; }
以上代码进行多次尝试,以期从 localMethodInvokerMap 中获取到 Invoker 列表。一般情况下,普通的调用可通过方法名获取到对应的 Invoker 列表,泛化调用可通过 获取到 Invoker 列表。按现有的逻辑,不管什么情况下, 到 Invoker 列表的映射关系 <*, invokers> 总是存在的,也就意味着 localMethodInvokerMap.get(Constants.ANY_VALUE) 总是有值返回。除非这个值是 null,才会通过通过迭代器获取 Invoker 列表。至于什么情况下为空,我暂时未完全搞清楚,我猜测是被路由规则(用户可基于 Router 接口实现自定义路由器)处理后,可能会得到一个 null。目前仅是猜测,未做验证。
本节的逻辑主要是从 localMethodInvokerMap 中获取 Invoker,localMethodInvokerMap 源自 RegistryDirectory 类的成员变量 methodInvokerMap。doList 方法可以看做是对 methodInvokerMap 变量的读操作,至于对 methodInvokerMap 变量的写操作,这个将在后续进行分析。
3.2.2 接收服务变更通知RegistryDirectory 是一个动态服务目录,它需要接受注册中心配置进行动态调整。因此 RegistryDirectory 实现了 NotifyListener 接口,通过这个接口获取注册中心变更通知。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逻辑。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notify(Listurls) { // 定义三个集合,分别用于存放服务提供者 url,路由 url,配置器 url List invokerUrls = new ArrayList (); List routerUrls = new ArrayList (); List configuratorUrls = new ArrayList (); for (URL url : urls) { String protocol = url.getProtocol(); // 获取 category 参数 String category = url.getParameter(Constants.CATEGORY_KEY, Constants.DEFAULT_CATEGORY); // 根据 category 参数将 url 分别放到不同的列表中 if (Constants.ROUTERS_CATEGORY.equals(category) || Constants.ROUTE_PROTOCOL.equals(protocol)) { // 添加路由器 url routerUrls.add(url); } else if (Constants.CONFIGURATORS_CATEGORY.equals(category) || Constants.OVERRIDE_PROTOCOL.equals(protocol)) { // 添加配置器 url configuratorUrls.add(url); } else if (Constants.PROVIDERS_CATEGORY.equals(category)) { // 添加服务提供者 url invokerUrls.add(url); } else { // 忽略不支持的 category logger.warn("Unsupported category ..."); } } if (configuratorUrls != null && !configuratorUrls.isEmpty()) { // 将 url 转成 Configurator this.configurators = toConfigurators(configuratorUrls); } if (routerUrls != null && !routerUrls.isEmpty()) { // 将 url 转成 Router List routers = toRouters(routerUrls); if (routers != null) { setRouters(routers); } } List localConfigurators = this.configurators; this.overrideDirectoryUrl = directoryUrl; if (localConfigurators != null && !localConfigurators.isEmpty()) { for (Configurator configurator : localConfigurators) { // 配置 overrideDirectoryUrl this.overrideDirectoryUrl = configurator.configure(overrideDirectoryUrl); } } // 刷新 Invoker 列表 refreshInvoker(invokerUrls); }
如上,notify 方法首先是根据 url 的 category 参数对 url 进行分门别类存储,然后通过 toRouters 和 toConfigurators 将 url 列表转成 Router 和 Configurator 列表。最后调用 refreshInvoker 方法刷新 Invoker 列表。这里的 toRouters 和 toConfigurators 方法逻辑不复杂,大家自行分析。接下来,我们把重点放在 refreshInvoker 方法上。
3.2.3 刷新 Invoker 列表接着上一节继续分析,refreshInvoker 方法是保证 RegistryDirectory 随注册中心变化而变化的关键所在。这一块逻辑比较多,接下来一一进行分析。
private void refreshInvoker(ListinvokerUrls) { // invokerUrls 仅有一个元素,且 url 协议头为 empty,此时表示禁用所有服务 if (invokerUrls != null && invokerUrls.size() == 1 && invokerUrls.get(0) != null && Constants.EMPTY_PROTOCOL.equals(invokerUrls.get(0).getProtocol())) { // 设置 forbidden 为 true this.forbidden = true; this.methodInvokerMap = null; // 销毁所有 Invoker destroyAllInvokers(); } else { this.forbidden = false; Map > oldUrlInvokerMap = this.urlInvokerMap; if (invokerUrls.isEmpty() && this.cachedInvokerUrls != null) { // 添加缓存 url 到 invokerUrls 中 invokerUrls.addAll(this.cachedInvokerUrls); } else { this.cachedInvokerUrls = new HashSet (); // 缓存 invokerUrls this.cachedInvokerUrls.addAll(invokerUrls); } if (invokerUrls.isEmpty()) { return; } // 将 url 转成 Invoker Map > newUrlInvokerMap = toInvokers(invokerUrls); // 将 newUrlInvokerMap 转成方法名到 Invoker 列表的映射 Map >> newMethodInvokerMap = toMethodInvokers(newUrlInvokerMap); // 转换出错,直接打印异常,并返回 if (newUrlInvokerMap == null || newUrlInvokerMap.size() == 0) { logger.error(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urls to invokers error ...")); return; } // 合并多个组的 Invoker this.methodInvokerMap = multiGroup ? toMergeMethodInvokerMap(newMethodInvokerMap) : newMethodInvokerMap; // 保存为本地缓存 this.urlInvokerMap = newUrlInvokerMap; try { // 销毁无用 Invoker destroyUnusedInvokers(oldUrlInvokerMap, newUrlInvokerMap);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warn("destroyUnusedInvokers error. ", e); } } }
上面方法的代码不是很多,但是逻辑却不少。首先时根据入参 invokerUrls 的数量和协议头判断是否禁用所有的服务,如果禁用,则将 forbidden 设为 true,并销毁所有的 Invoker。若不禁用,则将 url 转成 Invoker,得到
接下里,我将对上面涉及到的调用进行分析。按照顺序,这里先来分析 url 到 Invoker 的转换过程。
private Map> toInvokers(List urls) { Map > newUrlInvokerMap = new HashMap >(); if (urls == null || urls.isEmpty()) { return newUrlInvokerMap; } Set keys = new HashSet (); // 获取服务消费端配置的协议 String queryProtocols = this.queryMap.get(Constants.PROTOCOL_KEY); for (URL providerUrl : urls) { if (queryProtocols != null && queryProtocols.length() > 0) { boolean accept = false; String[] acceptProtocols = queryProtocols.split(","); // 检测服务提供者协议是否被服务消费者所支持 for (String acceptProtocol : acceptProtocols) { if (providerUrl.getProtocol().equals(acceptProtocol)) { accept = true; break; } } if (!accept) { // 若服务消费者协议头不被消费者所支持,则忽略当前 providerUrl continue; } } // 忽略 empty 协议 if (Constants.EMPTY_PROTOCOL.equals(providerUrl.getProtocol())) { continue; } // 通过 SPI 检测服务端协议是否被消费端支持 if (!ExtensionLoader.getExtensionLoader(Protocol.class).hasExtension(providerUrl.getProtocol())) { logger.error(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Unsupported protocol...")); continue; } // 合并 url URL url = mergeUrl(providerUrl); String key = url.toFullString(); if (keys.contains(key)) { // 忽略重复 url continue; } keys.add(key); // 本地 Invoker 缓存列表 Map > localUrlInvokerMap = this.urlInvokerMap; Invoker invoker = localUrlInvokerMap == null ? null : localUrlInvokerMap.get(key); // 缓存未命中 if (invoker == null) { try { boolean enabled = true; if (url.hasParameter(Constants.DISABLED_KEY)) { // 获取 disable 配置,并修改 enable 变量 enabled = !url.getParameter(Constants.DISABLED_KEY, false); } else { enabled = url.getParameter(Constants.ENABLED_KEY, true); } if (enabled) { // 调用 refer 获取 Invoker invoker = new InvokerDelegate (protocol.refer(serviceType, url), url, providerUrl); } } catch (Throwable t) { logger.error("Failed to refer invoker for interface..."); } if (invoker != null) { // 缓存 Invoker 实例 newUrlInvokerMap.put(key, invoker); } } else { // 缓存命中,将 invoker 存储到 newUrlInvokerMap 中 newUrlInvokerMap.put(key, invoker); } } keys.clear(); return newUrlInvokerMap; }
toInvokers 方法一开始会对服务提供者 url 进行检测,若服务消费端的配置不支持服务端的协议,或服务端 url 协议头为 empty 时,toInvokers 均会忽略服务提供方 url。必要的检测做完后,紧接着是合并 url,然后访问缓存,尝试获取与 url 对应的 invoker。如果缓存命中,直接将 Invoker 存入 newUrlInvokerMap 中即可。如果未命中,则需要新建 Invoker。Invoker 是通过 Protocol 的 refer 方法创建的,这个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了,这里就不赘述了。
toInvokers 方法返回的是
private Map>> toMethodInvokers(Map > invokersMap) { // 方法名 -> Invoker 列表 Map >> newMethodInvokerMap = new HashMap >>(); List > invokersList = new ArrayList >(); if (invokersMap != null && invokersMap.size() > 0) { for (Invoker invoker : invokersMap.values()) { // 获取 methods 参数 String parameter = invoker.getUrl().getParameter(Constants.METHODS_KEY); if (parameter != null && parameter.length() > 0) { // 切分 methods 参数值,得到方法名数组 String[] methods = Constants.COMMA_SPLIT_PATTERN.split(parameter); if (methods != null && methods.length > 0) { for (String method : methods) { // 方法名不为 * if (method != null && method.length() > 0 && !Constants.ANY_VALUE.equals(method)) { // 根据方法名获取 Invoker 列表 List > methodInvokers = newMethodInvokerMap.get(method); if (methodInvokers == null) { methodInvokers = new ArrayList >(); newMethodInvokerMap.put(method, methodInvokers); } // 存储 Invoker 到列表中 methodInvokers.add(invoker); } } } } invokersList.add(invoker); } } // 进行服务级别路由,参考:https://github.com/apache/incubator-dubbo/pull/749 List > newInvokersList = route(invokersList, null); // 存储 <*, newInvokersList> 映射关系 newMethodInvokerMap.put(Constants.ANY_VALUE, newInvokersList); if (serviceMethods != null && serviceMethods.length > 0) { for (String method : serviceMethods) { List > methodInvokers = newMethodInvokerMap.get(method); if (methodInvokers == null || methodInvokers.isEmpty()) { methodInvokers = newInvokersList; } // 进行方法级别路由 newMethodInvokerMap.put(method, route(methodInvokers, method)); } } // 排序,转成不可变列表 for (String method : new HashSet (newMethodInvokerMap.keySet())) { List > methodInvokers = newMethodInvokerMap.get(method); Collections.sort(methodInvokers, InvokerComparator.getComparator()); newMethodInvokerMap.put(method, Collections.unmodifiableList(methodInvokers)); } return Collections.unmodifiableMap(newMethodInvokerMap); }
上面方法主要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是对入参进行遍历,然后获取 methods 参数,并切分成数组。随后以方法名为键,Invoker 列表为值,将映射关系存储到 newMethodInvokerMap 中。第二是分别基于类和方法对 Invoker 列表进行路由操作。第三是对 Invoker 列表进行排序,并转成不可变列表。关于 toMethodInvokers 方法就先分析到这,我们继续向下分析,这次要分析的多组服务的合并逻辑。
private Map>> toMergeMethodInvokerMap(Map >> methodMap) { Map >> result = new HashMap >>(); // 遍历入参 for (Map.Entry >> entry : methodMap.entrySet()) { String method = entry.getKey(); List > invokers = entry.getValue(); // group -> Invoker 列表 Map >> groupMap = new HashMap >>(); // 遍历 Invoker 列表 for (Invoker invoker : invokers) { // 获取分组配置 String group = invoker.getUrl().getParameter(Constants.GROUP_KEY, ""); List > groupInvokers = groupMap.get(group); if (groupInvokers == null) { groupInvokers = new ArrayList >(); // 缓存 > 到 groupMap 中 groupMap.put(group, groupInvokers); } // 存储 invoker 到 groupInvokers groupInvokers.add(invoker); } if (groupMap.size() == 1) { // 如果 groupMap 中仅包含一组键值对,此时直接取出该键值对的值即可 result.put(method, groupMap.values().iterator().next()); // groupMap 中包含多组键值对,比如: // { // "dubbo": [invoker1, invoker2, invoker3, ...], // "hello": [invoker4, invoker5, invoker6, ...] // } } else if (groupMap.size() > 1) { List > groupInvokers = new ArrayList >(); for (List > groupList : groupMap.values()) { // 通过集群类合并每个分组对应的 Invoker 列表 groupInvokers.add(cluster.join(new StaticDirectory (groupList))); } // 缓存结果 result.put(method, groupInvokers); } else { result.put(method, invokers); } } return result; }
上面方法首先是生成 group 到 Invoker 类比的映射关系表,若关系表中的映射关系数量大于1,表示有多组服务。此时通过集群类合并每组 Invoker,并将合并结果存储到 groupInvokers 中。之后将方法名与 groupInvokers 存到到 result 中,并返回,整个逻辑结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 Invoker 列表刷新逻辑的最后一个动作 -- 删除无用 Invoker。如下:
private void destroyUnusedInvokers(Map> oldUrlInvokerMap, Map > newUrlInvokerMap) { if (newUrlInvokerMap == null || newUrlInvokerMap.size() == 0) { destroyAllInvokers(); return; } List deleted = null; if (oldUrlInvokerMap != null) { // 获取新生成的 Invoker 列表 Collection > newInvokers = newUrlInvokerMap.values(); // 遍历老的 映射表 for (Map.Entry > entry : oldUrlInvokerMap.entrySet()) { // 检测 newInvokers 中是否包含老的 Invoker if (!newInvokers.contains(entry.getValue())) { if (deleted == null) { deleted = new ArrayList (); } // 若不包含,则将老的 Invoker 对应的 url 存入 deleted 列表中 deleted.add(entry.getKey()); } } } if (deleted != null) { // 遍历 deleted 集合,并到老的 映射关系表查出 Invoker,销毁之 for (String url : deleted) { if (url != null) { // 从 oldUrlInvokerMap 中移除 url 对应的 Invoker Invoker invoker = oldUrlInvokerMap.remove(url); if (invoker != null) { try { // 销毁 Invoker invoker.destroy();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warn("destroy invoker..."); } } } } } }
destroyUnusedInvokers 方法的主要逻辑是通过 newUrlInvokerMap 找出待删除 Invoker 对应的 url,并将 url 存入到 deleted 列表中。然后再遍历 deleted 列表,并从 oldUrlInvokerMap 中移除相应的 Invoker,销毁之。整个逻辑大致如此,不是很难理解。
到此关于 Invoker 列表的刷新逻辑就分析了,这里对整个过程进行简单总结。如下:
检测入参是否仅包含一个 url,且 url 协议头为 empty
若第一步检测结果为 true,表示禁用所有服务,此时销毁所有的 Invoker
若第一步检测结果为 false,此时将入参转为 Invoker 列表
对将上一步逻辑删除的结果进行进一步处理,得到方法名到 Invoker 的映射关系表
合并多组 Invoker
销毁无用 Invoker
Invoker 的刷新逻辑还是比较复杂的,大家在看的过程中多写点 demo 进行调试。好了,本节就到这。
4. 总结本篇文章对 Dubbo 服务目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篇幅主要集中在 RegistryDirectory 的源码分析上。分析下来,不由得感叹,想让本地服务目录和注册中心保持一致还是需要做很多事情的,并不简单。服务目录是 Dubbo 集群容错的一部分,也是比较基础的部分,所以大家务必搞懂。
好了,本篇文章就先到这了。感谢大家阅读。
本文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4.0 下发布,转载需在明显位置处注明出处
作者:田小波
本文同步发布在我的个人博客:http://www.tianxiaobo.com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72243.html
摘要:集群用途是将多个服务提供者合并为一个,并将这个暴露给服务消费者。比如发请求,接受服务提供者返回的数据等。如果包含,表明对应的服务提供者可能因网络原因未能成功提供服务。如果不包含,此时还需要进行可用性检测,比如检测服务提供者网络连通性等。 1.简介 为了避免单点故障,现在的应用至少会部署在两台服务器上。对于一些负载比较高的服务,会部署更多台服务器。这样,同一环境下的服务提供者数量会大于1...
摘要:源码分析条件路由规则有两个条件组成,分别用于对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进行匹配。如果服务提供者匹配条件为空,表示对某些服务消费者禁用服务。此时第六次循环分隔符,,。第二个和第三个参数来自方法的参数列表,这两个参数分别为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 1. 简介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集群容错的第一部分 -- 服务目录 Directory。服务目录在刷新 Invoker 列表的过程中,会通过 Router...
摘要:失败安全,出现异常时,直接忽略。失败自动恢复,在调用失败后,返回一个空结果给服务提供者。源码分析一该类实现了接口,是集群的抽象类。 集群——cluster 目标:介绍dubbo中集群容错的几种模式,介绍dubbo-cluster下support包的源码。 前言 集群容错还是很好理解的,就是当你调用失败的时候所作出的措施。先来看看有哪些模式: showImg(https://segmen...
摘要:即服务提供者目前正在处理的请求数一个请求对应一条连接最少,表明该服务提供者效率高,单位时间内可处理更多的请求。此时应优先将请求分配给该服务提供者。初始情况下,所有服务提供者活跃数均为。 1.简介 LoadBalance 中文意思为负载均衡,它的职责是将网络请求,或者其他形式的负载均摊到不同的机器上。避免集群中部分服务器压力过大,而另一些服务器比较空闲的情况。通过负载均衡,可以让每台服务...
摘要:上一篇源码解析概要篇中我们了解到中的一些概念及消费端总体调用过程。由于在生成代理实例的时候,在构造函数中赋值了,因此可以只用该进行方法的调用。 上一篇 dubbo源码解析——概要篇中我们了解到dubbo中的一些概念及消费端总体调用过程。本文中,将进入消费端源码解析(具体逻辑会放到代码的注释中)。本文先是对消费过程的总体代码逻辑理一遍,个别需要细讲的点,后面会专门的文章进行解析。...
阅读 2622·2021-11-25 09:43
阅读 2727·2021-11-04 16:09
阅读 1638·2021-10-12 10:13
阅读 883·2021-09-29 09:35
阅读 882·2021-08-03 14:03
阅读 1778·2019-08-30 15:55
阅读 2991·2019-08-28 18:14
阅读 3490·2019-08-26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