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Android IPC机制理解

duan199226 / 2154人阅读

摘要:什么是机制机制,含义为进程间通信或者跨进程通信,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五使用是中提供的专门用于不同应用间进行数据共享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它天生就适合进程间通信。

什么是IPC机制?

IPC机制,含义为进程间通信或者跨进程通信,是指两个进程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过程。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线程是CPU可以操作的最小单元,同时线程是一种有限的系统资源。而进程一般指一个执行单元,在PC和移动设备上指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应用。一个进程可以包含多个线程,因此进程和线程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Android多进程模式

正常情况下,在Android中多进程是指一个应用中存在多个进程的情况,因此这里不讨论两个应用之间的多进程情况。首先,在Android中使用多进程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给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Receiver、ContentProvider)在AndroidMenifest中指定android:process属性,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给一个线程或者一个实体类指定其运行时所在的进程。其实还有另一种非常规的多进程方法,那就是通过JNI在native层去fork一个新的进程,但是这种方法属于特殊情况,也不是常用的创建多进程的方式,因此我们暂时不考虑这种方式。


        
                
                
        
    
    

上述代码中就出现了三个进程,上面的示例分别为SecondActivity和ThirdActivity指定了process属性,并且它们的属性值不同,这意味着当前应用又增加了两个新进程。

假设当前应用的包名为“com.ryg.chapter_2”,

当SecondActivity启动时,系统会为它创建一个多带带的进程,进程名为“com.ryg.chapter_2:remote”;

当ThirdActivity启动时,系统也会为它创建一个多带带的进程,进程名为“com.ryg.chapter_2.remote”。

同时入口Activity是MainActivity,没有为它指定process属性,那么它运行在默认进程中,默认进程的进程名是包名。

但是,实际使用中多进程是有很多问题需要处理的,例如以下问题:

(1)静态成员和单例模式完全失效。

(2)线程同步机制完全失效。

(3)SharedPreferences的可靠性下降。

(4)Application会多次创建。

简单来说,第(1),(2)问题都是因为多进程的内存块不同,所以数据共享也会出现问题;第三个是因为出现多进程,那么对SharedPreferences同时读写,会出现

数据不同步的安全问题;第(4),每一次开启多进程,相当于重启了一个应用程序,所以application一定会重走一次。

IPC机制实现的基础 一、Serializable接口

首先,Serializable接口是一个空接口,作用是用来处理序列化的,为对象提供标准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操作。

让一个对象实现序列化,只需要这个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并声明一个serialVersionUID即可,实际上,甚至这个serialVersionUID也不是必需的,我们不声明这个serialVersionUID同样也可以实现序列化,但是会对反序列化造成一定不确定因素。

例如: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519067123721295773L;
         public int userId;
         public String userName;
         public boolean isMale;
        ...
    }

实际上,进行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采用ObjectOutputStream和ObjectInputStream即可轻松实现:

//序列化过程
    User user = new User(0,"jake",true);
    ObjectOutputStream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
                new FileOutputStream("cache.txt"));
    out.writeObject(user);
    out.close();
    //反序列化过程
    ObjectInputStream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
                new FileInputStream("cache.txt"));
    User newUser = (User) in.readObject();
    in.close();

所谓的序列化,就是把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User对象写到文件中就可以快速恢复了,恢复后的对象newUser和user的内容完全一样,但是两者并不是同一个对象。

那么现在,serialVersionUID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这个serialVersionUID是用来辅助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的,原则上序列化后的数据中的serialVersionUID只有和当前类的serialVersionUID相同才能够正常地被反序列化。

serialVersionUID的详细工作机制是这样的:序列化的时候系统会把当前类的serialVersionUID写入序列化的文件中(也可能是其他中介),当反序列化的时候系统会去检测文件中的serialVersionUID,看它是否和当前类的serialVersionUID一致,如果一致就说明序列化的类的版本和当前类的版本是相同的,这个时候可以成功反序列化;否则就说明当前类和序列化的类相比发生了某些变换,比如成员变量的数量、类型可能发生了改变,这个时候是无法正常反序列化的。

二、Parcelable接口

Parcelable也是一个接口,只要实现这个接口,一个类的对象就可以实现序列化并可以通过Intent和Binder传递。

public class User implements Parcelable {
         public int userId;
         public String userName;
         public boolean isMale;
         public Book book;
         public User(int userId,String userName,boolean isMale) {
             this.userId = userId;
             this.userName = userName;
             this.isMale = isMale;
         }
         public int describeContents() {
             return 0;
         }
         public void writeToParcel(Parcel out,int flags) {
             out.writeInt(userId);
             out.writeString(userName);
             out.writeInt(isMale ? 1 : 0);
             out.writeParcelable(book,0);
         }
         public static final Parcelable.Creator CREATOR = new Parcelable.
         Creator() {
             public User createFromParcel(Parcel in) {
                 return new User(in);
             }
             public User[] newArray(int size) {
                 return new User[size];
             }
         };
         private User(Parcel in) {
             userId = in.readInt();
             userName = in.readString();
             isMale = in.readInt() == 1;
             book = in.readParcelable(Thread.currentThread().getContextClass-
             Loader());
         }
    }
        

这里先说一下Parcel,Parcel内部包装了可序列化的数据,可以在Binder中自由传输。从上述代码中可以看出,在序列化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有序列化、反序列化和内容描述。

序列化功能由writeToParcel方法来完成,最终是通过Parcel中的一系列write方法来完成的;

反序列化功能由CREATOR来完成,其内部标明了如何创建序列化对象和数组,并通过Parcel的一系列read方法来完成反序列化过程;

内容描述功能由describeContents方法来完成,几乎在所有情况下这个方法都应该返回0,仅当当前对象中存在文件描述符时,此方法返回1。

Parcelable和Serializable和区别

Serializable是Java中的序列化接口,其使用起来简单但是开销很大,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过程需要大量I/O操作。而Parcelable是Android中的序列化方式,因此更适合用在Android平台上,它的缺点就是使用起来稍微麻烦点,但是它的效率很高,这是Android推荐的序列化方式,因此我们要首选Parcelable。Parcelable主要用在内存序列化上,通过Parcelable将对象序列化到存储设备中或者将对象序列化后通过网络传输也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个过程会稍显复杂,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建议大家使用Serializable。

Android中的IPC方式 一、使用Bundle

四大组件中的三大组件(Activity、Service、Receiver)都是支持在Intent中传递Bundle数据的,由于Bundle实现了Parcelable接口,所以它可以方便地在不同的进程间传输。基于这一点,当我们在一个进程中启动了另一个进程的Activity、Service和Receiver,我们就可以在Bundle中附加我们需要传输给远程进程的信息并通过Intent发送出去。当然,我们传输的数据必须能够被序列化,比如基本类型、实现了Parcellable接口的对象、实现了Serializable接口的对象以及一些Android支持的特殊对象

二、使用文件共享

共享文件也是一种不错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两个进程通过读/写同一个文件来交换数据,比如A进程把数据写入文件,B进程通过读取这个文件来获取数据。

但是,我们知道,通过文件共享这种方式来共享数据对文件格式是没有具体要求的,比如可以是文本文件,也可以是XML文件,只要读/写双方约定数据格式即可。通过文件共享的方式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并发读/写的问题。

当然,SharedPreferences是个特例,众所周知,SharedPreferences是Android中提供的轻量级存储方案,它通过键值对的方式来存储数据,在底层实现上它采用XML文件来存储键值对,每个应用的SharedPreferences文件都可以在当前包所在的data目录下查看到。一般来说,它的目录位于/data/data/package name/shared_prefs目录下,其中package name表示的是当前应用的包名。从本质上来说,SharedPreferences也属于文件的一种,但是由于系统对它的读/写有一定的缓存策略,即在内存中会有一份SharedPreferences文件的缓存,因此在多进程模式下,系统对它的读/写就变得不可靠,当面对高并发的读/写访问,Sharedpreferences有很大几率会丢失数据,因此,不建议在进程间通信中使用SharedPreferences。

三、使用Messenger

Messenger是一种轻量级的IPC方案,它的底层实现是AIDL。

注意:这里的Messenger,不同于handler,handler是无法在进程间通信的。

实现一个Messenger有如下几个步骤,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

服务端

我们需要在服务端创建一个Service来处理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同时创建一个Handler并通过它来创建一个Messenger对象,然后在Service的onBind中返回这个Messenger对象底层的Binder即可。

public class Messenger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 MessengerActivity";
         private Messenger mService;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mConnectio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IBinder
             service) {
                 mService = new Messenger(service);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null,MyConstants.MSG_FROM_CLIENT);
                 Bundle data = new Bundle();
                 data.putString("msg","hello,this is client.");
                 msg.setData(data);
                 try {
                     mService.send(msg);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essenger);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Messenger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mConnection,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unbindService(mConnection);
             super.onDestroy();
         }
    }

客户端

客户端进程中,首先要绑定服务端的Service,绑定成功后用服务端返回的IBinder对象创建一个Messenger,通过这个Messenger就可以向服务端发送消息了,发消息类型为Message对象。
如果需要服务端能够回应客户端,就和服务端一样,我们还需要创建一个Handler并创建一个新的Messenger,并把这个Messenger对象通过Message的replyTo参数传递给服务端,服务端通过这个replyTo参数就可以回应客户端。

public class Messenger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TAG = " MessengerActivity";
         private Messenger mService;
         private ServiceConnection mConnection = new ServiceConnection() {
             public void onService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IBinder
             service) {
                 mService = new Messenger(service);
                 Message msg = Message.obtain(null,MyConstants.MSG_FROM_CLIENT);
                 Bundle data = new Bundle();
                 data.putString("msg","hello,this is client.");
                 msg.setData(data);
                 try {
                     mService.send(msg);
                 } catch (Remot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public void onServiceDisconnected(ComponentName className) {
             }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messenger);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MessengerService.class);
             bindService(intent,mConnection,Context.BIND_AUTO_CREATE);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Destroy() {
             unbindService(mConnection);
             super.onDestroy();
         }
    }
四、使用AIDL通信

上面的Messenger来进行进程间通信的方法,如果大量的消息同时发送到服务端,服务端仍然只能一个个处理,如果有大量的并发请求,那么用Messenger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我们可能需要跨进程调用服务端的方法,这种情形用Messenger就无法做到了,但是我们可以使用AIDL来实现跨进程的方法调用。

这里,就不写出AIDL的实现方式了,这个示例网络资源很多。

五、使用ContentProvider

ContentProvider是Android中提供的专门用于不同应用间进行数据共享的方式,从这一点来看,它天生就适合进程间通信。和Messenger一样,ContentProvider的底层实现同样也是Binder。

六、使用使用Socket

我们通过Socket来实现进程间的通信。Socket也称为“套接字”,是网络通信中的概念,它分为流式套接字和用户数据报套接字两种,分别对应于网络的传输控制层中的TCP和UDP协议。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提供稳定的双向通信功能,TCP连接的建立需要经过“三次握手”才能完成,为了提供稳定的数据传输功能,其本身提供了超时重传机制,因此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而UDP是无连接的,提供不稳定的单向通信功能,当然UDP也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功能。在性能上,UDP具有更好的效率,其缺点是不保证数据一定能够正确传输,尤其是在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总之,上面六种都可以实现进程间通信的,具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69035.html

相关文章

  • 02.AndroidIPC机制问题

    摘要:中为何新增来作为主要的方式运行机制是怎样的机制有什么优势运行机制是怎样的基于通信模式,除了端和端,还有两角色一起合作完成进程间通信功能。 目录介绍 2.0.0.1 什么是Binder?为什么要使用Binder?Binder中是如何进行线程管理的?总结binder讲的是什么? 2.0.0.2 Android中进程和线程的关系?什么是IPC?为何需要进行IPC?多进程通信可能会出现什么问...

    Donne 评论0 收藏0
  • Android IPC机制(一)——绑定Service实现本地通信

    摘要:而使用绑定的方式启动则可以实现之间的通信。下面就讲述一下绑定实现本地通信的流程。单击调用方法并且解除绑定。注意解除绑定事件只能执行一次,否则程序会崩溃。 写作原因:跨进程通信的实现和理解是Android进阶中重要的一环。下面博主分享IPC一些相关知识、操作及自己在学习IPC过程中的一些理解。 这一章是为下面的Messenger和AIDL的使用做准备,主要讲解Android Servic...

    GitCafe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