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我们需要与进行交互时我们就需要使用到即数据从读取到中并且从中写入到中实际上一个其实就是一块内存区域我们可以在这个内存区域中进行数据的读写其实是这样的内存块的一个封装并提供了一些操作方法让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读写类型有这些覆盖了能从中传
Java NIO Buffer
当我们需要与 NIO Channel 进行交互时, 我们就需要使用到 NIO Buffer, 即数据从 Buffer读取到 Channel 中, 并且从 Channel 中写入到 Buffer 中.
实际上, 一个 Buffer 其实就是一块内存区域, 我们可以在这个内存区域中进行数据的读写. NIO Buffer 其实是这样的内存块的一个封装, 并提供了一些操作方法让我们能够方便地进行数据的读写.
Buffer 类型有:
ByteBuffer
CharBuffer
DoubleBuffer
FloatBuffer
IntBuffer
LongBuffer
ShortBuffer
这些 Buffer 覆盖了能从 IO 中传输的所有的 Java 基本数据类型.
使用 NIO Buffer 的步骤如下:
将数据写入到 Buffer 中.
调用 Buffer.flip()方法, 将 NIO Buffer 转换为读模式.
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
调用 Buffer.clear() 或 Buffer.compact()方法, 将 Buffer 转换为写模式.
当我们将数据写入到 Buffer 中时, Buffer 会记录我们已经写了多少的数据, 当我们需要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时, 必须调用 Buffer.flip()将 Buffer 切换为读模式.
一旦读取了所有的 Buffer 数据, 那么我们必须清理 Buffer, 让其从新可写, 清理 Buffer 可以调用 Buffer.clear() 或 Buffer.compact().
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Buffer int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2); intBuffer.put(12345678); intBuffer.put(2); intBuffer.flip();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 }
上述中, 我们分配两个单位大小的 IntBuffer, 因此它可以写入两个 int 值.
我们使用 put 方法将 int 值写入, 然后使用 flip 方法将 buffer 转换为读模式, 然后连续使用 get 方法从 buffer 中获取这两个 int 值.
每当调用一次 get 方法读取数据时, buffer 的读指针都会向前移动一个单位长度(在这里是一个 int 长度)
一个 Buffer 有三个属性:
capacity
position
limit
其中 position 和 limit 的含义与 Buffer 处于读模式或写模式有关, 而 capacity 的含义与 Buffer 所处的模式无关.
一个内存块会有一个固定的大小, 即容量(capacity), 我们最多写入capacity 个单位的数据到 Buffer 中, 例如一个 DoubleBuffer, 其 Capacity 是100, 那么我们最多可以写入100个 double 数据.
Position当从一个 Buffer 中写入数据时, 我们是从 Buffer 的一个确定的位置(position)开始写入的. 在最初的状态时, position 的值是0. 每当我们写入了一个单位的数据后, position 就会递增一.
当我们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时, 我们也是从某个特定的位置开始读取的. 当我们调用了 filp()方法将 Buffer 从写模式转换到读模式时, position 的值会自动被设置为0, 每当我们读取一个单位的数据, position 的值递增1.
position 表示了读写操作的位置指针.
limit - position 表示此时还可以写入/读取多少单位的数据.
例如在写模式, 如果此时 limit 是10, position 是2, 则表示已经写入了2个单位的数据, 还可以写入 10 - 2 = 8 个单位的数据.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Buffer int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10); intBuffer.put(10); intBuffer.put(101); System.err.println("Write mode: "); System.err.println(" Capacity: " + intBuffer.capacity()); System.err.println(" 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System.err.println(" Limit: " + intBuffer.limit()); intBuffer.flip(); System.err.println("Read mode: "); System.err.println(" Capacity: " + intBuffer.capacity()); System.err.println(" 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System.err.println(" Limit: " + intBuffer.limit()); } }
这里我们首先写入两个 int 值, 此时 capacity = 10, position = 2, limit = 10.
然后我们调用 flip 转换为读模式, 此时 capacity = 10, position = 0, limit = 2;
为了获取一个 Buffer 对象, 我们首先需要分配内存空间. 每个类型的 Buffer 都有一个 allocate()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分配 Buffer:
ByteBuffer buf = ByteBuffer.allocate(48);
这里我们分配了48 * sizeof(Byte)字节的内存空间.
CharBuffer buf = CharBuffer.allocate(1024);
这里我们分配了大小为1024个字符的 Buffer, 即 这个 Buffer 可以存储1024 个 Char, 其大小为 1024 * 2 个字节.
关于 Direct Buffer 和 Non-Direct Buffer 的区别Direct Buffer:
所分配的内存不在 JVM 堆上, 不受 GC 的管理.(但是 Direct Buffer 的 Java 对象是由 GC 管理的, 因此当发生 GC, 对象被回收时, Direct Buffer 也会被释放)
因为 Direct Buffer 不在 JVM 堆上分配, 因此 Direct Buffer 对应用程序的内存占用的影响就不那么明显(实际上还是占用了这么多内存, 但是 JVM 不好统计到非 JVM 管理的内存.)
申请和释放 Direct Buffer 的开销比较大. 因此正确的使用 Direct Buffer 的方式是在初始化时申请一个 Buffer, 然后不断复用此 buffer, 在程序结束后才释放此 buffer.
使用 Direct Buffer 时, 当进行一些底层的系统 IO 操作时, 效率会比较高, 因为此时 JVM 不需要拷贝 buffer 中的内存到中间临时缓冲区中.
Non-Direct Buffer:
直接在 JVM 堆上进行内存的分配, 本质上是 byte[] 数组的封装.
因为 Non-Direct Buffer 在 JVM 堆中, 因此当进行操作系统底层 IO 操作中时, 会将此 buffer 的内存复制到中间临时缓冲区中. 因此 Non-Direct Buffer 的效率就较低.
写入数据到 Bufferint bytesRead = inChannel.read(buf); //read into buffer. buf.put(127);从 Buffer 中读取数据
//read from buffer into channel. int bytesWritten = inChannel.write(buf); byte aByte = buf.get();重置 position
Buffer.rewind()方法可以重置 position 的值为0, 因此我们可以重新读取/写入 Buffer 了.
如果是读模式, 则重置的是读模式的 position, 如果是写模式, 则重置的是写模式的 position.
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Buffer int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2); intBuffer.put(1); intBuffer.put(2);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rewind();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put(1); intBuffer.put(2);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flip();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get(); intBuffer.get();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rewind();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 }
rewind() 主要针对于读模式. 在读模式时, 读取到 limit 后, 可以调用 rewind() 方法, 将读 position 置为0.
关于 mark()和 reset()我们可以通过调用 Buffer.mark()将当前的 position 的值保存起来, 随后可以通过调用 Buffer.reset()方法将 position 的值回复回来.
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Buffer int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2); intBuffer.put(1); intBuffer.put(2); intBuffer.flip();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mark();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intBuffer.reset();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 }
这里我们写入两个 int 值, 然后首先读取了一个值. 此时读 position 的值为1.
接着我们调用 mark() 方法将当前的 position 保存起来(在读模式, 因此保存的是读的 position), 然后再次读取, 此时 position 就是2了.
接着使用 reset() 恢复原来的读 position, 因此读 position 就为1, 可以再次读取数据.
public final Buffer flip() { limit = position;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Buffer 的读/写模式共用一个 position 和 limit 变量.
当从写模式变为读模式时, 原先的 写 position 就变成了读模式的 limit.
public final Buffer rewind() { position = 0; mark = -1; return this; }
rewind, 即倒带, 这个方法仅仅是将 position 置为0.
clearpublic final Buffer clear() { position = 0; limit = capacity; mark = -1; return this; }
根据源码我们可以知道, clear 将 positin 设置为0, 将 limit 设置为 capacity.
clear 方法使用场景:
在一个已经写满数据的 buffer 中, 调用 clear, 可以从头读取 buffer 的数据.
为了将一个 buffer 填充满数据, 可以调用 clear, 然后一直写入, 直到达到 limit.
IntBuffer intBuffer = IntBuffer.allocate(2); intBuffer.flip();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System.err.println("limit: " + intBuffer.limit()); System.err.println("capacity: " + intBuffer.capacity()); // 这里不能读, 因为 limit == position == 0, 没有数据.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intBuffer.clear(); System.err.println("position: " + intBuffer.position()); System.err.println("limit: " + intBuffer.limit()); System.err.println("capacity: " + intBuffer.capacity()); // 这里可以读取数据了, 因为 clear 后, limit == capacity == 2, position == 0, // 即使我们没有写入任何的数据到 buffer 中.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 读取到0 System.err.println(intBuffer.get()); // 读取到0Buffer 的比较
我们可以通过 equals() 或 compareTo() 方法比较两个 Buffer, 当且仅当如下条件满足时, 两个 Buffer 是相等的:
两个 Buffer 是相同类型的
两个 Buffer 的剩余的数据个数是相同的
两个 Buffer 的剩余的数据都是相同的.
通过上述条件我们可以发现, 比较两个 Buffer 时, 并不是 Buffer 中的每个元素都进行比较, 而是比较 Buffer 中剩余的元素.
本文由 yongshun 发表于个人博客, 采用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Email: yongshun1228@gmail.com
本文标题为: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之三 NIO Buffer 详解
本文链接为: 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6824155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65101.html
摘要:背景在工作中虽然我经常使用到库但是很多时候对的一些概念还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就萌生了学习源码的想法刚开始看源码的时候自然是比较痛苦的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网上没有找到让我满意的详尽的源码分析的教程第二我也是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这么大代 背景 在工作中, 虽然我经常使用到 Netty 库, 但是很多时候对 Netty 的一些概念还是处于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因此就萌生了学...
摘要:目录源码分析之番外篇的前生今世的前生今世之一简介的前生今世之二小结的前生今世之三详解的前生今世之四详解源码分析之零磨刀不误砍柴工源码分析环境搭建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客户端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服务器 目录 Netty 源码分析之 番外篇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之一 简介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
摘要:简介是由引进的异步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和的对比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流而基于操作是阻塞的而操作是非阻塞的没有概念而有概念基于与基于传统的是面向字节流或字符流的而在中我们抛弃了传统的流而是引入了和的概念在中我只能从中读取数据到中或将 简介 Java NIO 是由 Java 1.4 引进的异步 IO.Java NIO 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Channel Buffer Se...
摘要:允许一个单一的线程来操作多个如果我们的应用程序中使用了多个那么使用很方便的实现这样的目的但是因为在一个线程中使用了多个因此也会造成了每个传输效率的降低使用的图解如下为了使用我们首先需要将注册到中随后调用的方法这个方法会阻塞直到注册在中的发送 Selector Selector 允许一个单一的线程来操作多个 Channel. 如果我们的应用程序中使用了多个 Channel, 那么使用 S...
摘要:目录源码分析之番外篇的前生今世的前生今世之一简介的前生今世之二小结的前生今世之三详解的前生今世之四详解源码分析之零磨刀不误砍柴工源码分析环境搭建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客户端源码分析之一揭开神秘的红盖头服务器 目录 Netty 源码分析之 番外篇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之一 简介 Java NIO 的前生今世 ...
阅读 2409·2019-08-29 13:53
阅读 2484·2019-08-29 11:32
阅读 3030·2019-08-28 17:51
阅读 3748·2019-08-26 10:45
阅读 3469·2019-08-23 17:51
阅读 2965·2019-08-23 16:56
阅读 3317·2019-08-23 16:25
阅读 3052·2019-08-23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