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黑色的线表示,可在任意状态下发起主动取消,进入该状态。所以当线程阻塞时,可能处于停止状态或者主动取消状态。非阻塞同步相对于锁同步而言,由代码块,转为了点,是另一种思考方式。
前言
阅读本文前,需要读者对happens-before比较熟悉,了解非阻塞同步的一些基本概念。本文主要为happens-before法则的灵活运用,和一些解决问题的小技巧,分析问题的方式。
背景介绍原始需求为:本人当时在编写一个正则替换工具,里面会动态地显示所有的匹配结果(包括替换预览),文本、正则表达式、参数,这些数据的其中一项发生了变化,结果就应该被更新,为了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数据变化时,应该是发起一个异步请求,由另一个独立的线程来完成运算,完成后通知UI更新结果。由于是动态显示,所以提交会非常频繁。
需求描述需要这样一个工具类,允许用户频繁地提交数据(本文之后以“submit”表示该操作)和更新结果(本文之后以“update”表示该操作),submit时,如果当前有进行中的运算,则应该取消,使用新参数执行新的运算;update时,如果当前没有进行中的运算(处于阻塞状态),并且当前结果不是最新的,则唤醒该线程,使用当前的新数据,执行新的运算。此处之所以分为submit和update两个方法,是为了支持手动更新,即点击更新按钮时,才更新结果。
此外,出于练手的原因,也出于编写一个功能全面,更实用的工具的目的,我还加入了一些额外的需求:
1、引入多线程场景,update和submit均可由多个线程同时发起,该工具类应设计成线程安全的。
2、允许延迟执行运算,如果延时内执行submit,仅重新计算延时。如果运算不方便取消,在短时间频繁submit的场景下,延时会是一个很好的应对办法。
3、允许设置一个最大延迟时间,作为延迟开启运算的补充。当长时间频繁submit时,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一直未进入运算环节,新结果计算不出来,上一次计算结果却是很早以前的。如果需要显示一个较新但不是最新的结果,最大延迟时间将会很有用。
4、提供主动取消方法,主动取消正在进行的运算。
5、update时,允许等待运算完成,同时也可设置超时时间。当主动取消、超时、完成了当前或更(更加的意思)新的数据对应的运算时,结束等待。
需求交待完了,有兴趣有精力的读者,可以先试着思考下怎么实现。
问题分析该工具应该维护一个状态字段,这样才能在发起某个操作时,根据所处的状态作出正确的动作,如:如果当前不处于停止状态(或者主动取消状态,原因见下文),执行update就不需要唤醒运算线程。简单分析可知,至少应该有这样几种状态:
1、停止状态:当前没有运算任务,线程进入阻塞状态,主动取消和运算完成后,进入该状态
2、延迟状态:设置了延迟开启运算时,进入运算前,处于该状态
3、运算状态:正在执行运算
4、主动取消状态:当发起主动取消时,进入该状态
5、新任务状态:当时有新的运算任务时,进入该状态,然后重新进入运算状态
延迟再来看一下延迟,如果延迟500毫秒,就每次sleep(500),那么期间再submit怎么办?将它唤醒然后重新sleep(500)吗?显然不行,成本太大了。
我有一个小技巧:将500分成多个合适的等份,使用一个计数器,每次sleep一个等份,计数器加1,如果发起submit,仅把计数器置0即可,虽然看起来线程的状态切换变多了,但应对频繁重置时,它更稳定。虽然时间上会上下波动一个等份,但此处并不需要多么精确。
现在还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知道当前是处于延迟状态并计数器置0?取出状态值进行判断,然后置0,这方法显然不行,因为置0的时候,可能状态已经变了,所以你无法知道该操作是否生效了。
我想到的办法是,再引入一个延迟重置状态。如果处于该状态,则下一次计数器加1时,将计数器重置,状态变更是可以知道成功与否的。
状态变更有些状态的变更是有条件的,比如说当前处于取消状态,就不能把它转为运算状态,运算状态只能由新任务状态、延迟状态(延迟完成后执行运算)或延迟重置状态转入。这种场景正好跟CAS一致,所以,使用一个AtomicInteger来表示状态。
分析下各状态之间的转换,可以得出下面的状态变更图:
蓝色的a(bcd)|(e)f线路为停止状态下,发起一次update,运算完重新回到停止的过程,开启延迟时是bcd,否则是e。
红色的线j表示超过了最大延迟时间,退出延迟,进入运算状态(也可以是d)。
绿色的线ghi(包括a)表示:如果发起了submit或update,状态应该怎么改变。如果处于延迟重置、新任务则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如果处于延迟状态,则转为延迟重置即可;如果处于运算状态,则可能使用了旧参数,应该转为新任务;如果为主动取消或停止状态,并且是调用update方法,则转为新任务,并且可能处于阻塞状态,应该唤醒该线程。
黑色的线l表示,可在任意状态下发起主动取消,进入该状态。然后通知等待线程后,转入停止状态,对应紫色的k,如果在停止状态下发起主动取消,则仅转为主动取消状态,不会通知等待线程。所以当线程阻塞时,可能处于停止状态或者主动取消状态。
顺序问题上面已经分析到,当submit时,应该把延迟转为延迟重置、或运算转为新任务,这两个尝试的顺序是不是也有讲究呢?
是的,因为正常执行流程a(bcd)|(e)f中,运算状态在延迟状态之后,假如先尝试运算转为新任务,可能此时为延迟状态,故失败,再尝试延迟转为延迟重置时,状态在这期间从刚才的延迟转为了运算,故两次尝试都失败了,本应该重置延迟的,却什么也没干,这是错误的。而将两次尝试顺序调换一下,只要状态为延迟或运算,那么两次状态转换尝试中,一定有一次会成功。
之后的代码中还有多处类似的顺序细节。
解决方案下面给出完整的代码,除去等待运算完成那部分,其它地方均为wait-free级别的实现。
calculateResult是具体执行运算的方法;上文中的submit对应代码里的updateParametersVersion方法,上文中的update对应剩余几个update方法。
updateAndWait方法中,使用了上一篇中讲到的BoundlessCyclicBarrier,其维护的版本号就是参数的版本号ParametersVersion。
/** * @author trytocatch@163.com * @date 2013-2-2 */ public abstract class LatestResultsProvider { /** update return value */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UPDATE_FAILED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UPDATE_NO_NEED_TO_UPDATE = 0;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UPDATE_SUCCESS = 1;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UPDATE_COMMITTED = 2; /** update return value */ /** work states*/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OFF = 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NEW_TASK = 1;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WORKING = 2;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DELAYING = 3;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DELAY_RESET = 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WS_CANCELED = 5; /** work states*/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workState; private int sleepPeriod = 30; private final AtomicInteger parametersVersion; private volatile int updateDelay;// updateDelay>=0 private volatile int delayUpperLimit; private final BoundlessCyclicBarrier barrier; private Thread workThread; /** * * @param updateDelay unit: millisecond * @param delayUpperLimit limit the sum of the delay, disabled * while delayUpperLimit<0, unit: millisecond */ public LatestResultsProvider(int updateDelay, int delayUpperLimit) { if (updateDelay < 0) this.updateDelay = 0; else this.updateDelay = updateDelay; this.delayUpperLimit = delayUpperLimit; barrier = new BoundlessCyclicBarrier(0); workState = new AtomicInteger(WS_OFF); parametersVersion = new AtomicInteger(0); initThread(); } private void initThread() { workThread = new Thread("trytocatch"s work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nt sleepCount = 0; for (;;) { try { while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NEW_TASK, updateDelay > 0 ? WS_DELAY_RESET : WS_WORKING)) {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CANCELED, WS_OFF)) { barrier.cancel(); } LockSupport.park(); interrupted(); } if (workState.get() == WS_DELAY_RESET) { int delaySum = 0; for (;;) {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DELAY_RESET, WS_DELAYING)) { sleepCount = (updateDelay + sleepPeriod - 1) / sleepPeriod; } sleep(sleepPeriod); if (--sleepCount <= 0 &&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DELAYING, WS_WORKING)) break; if (delayUpperLimit >= 0) { delaySum += sleepPeriod; if (delaySum >= delayUpperLimit) {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 WS_DELAYING, WS_WORKING)) workState.compareAndSet( WS_DELAY_RESET, WS_WORKING); break; } } if (workState.get() != WS_DELAYING && workState.get() != WS_DELAY_RESET) break; } } if (isWorking()) { int workingVersion = parametersVersion.get(); try { calculateResult();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WORKING, WS_OFF)) barrier.nextCycle(workingVersion); } catch (Throwable t) { t.printStackTrace(); workState.set(WS_CANCELED); }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DELAYING, WS_CANCELED);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DELAY_RESET, WS_CANCELED); } }// for(;;) }// run() }; workThread.setDaemon(true); workThread.start(); } public int getUpdateDelay() { return updateDelay; } /** * @param updateDelay * delay time. unit: millisecond */ public void setUpdateDelay(int updateDelay) { this.updateDelay = updateDelay < 0 ? 0 : updateDelay; } public int getDelayUpperLimit() { return delayUpperLimit; } /** * @param delayUpperLimit limit the sum of the delay, disabled * while delayUpperLimit<0, unit: millisecond */ public void setDelayUpperLimit(int delayUpperLimit) { this.delayUpperLimit = delayUpperLimit; } public final void stopCurrentWorking() { workState.set(WS_CANCELED); } /** * @return NO_NEED_TO_UPDATE, COMMITTED */ public final int update() { if (isResultUptodate()) return UPDATE_NO_NEED_TO_UPDATE;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CANCELED, WS_NEW_TASK) ||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OFF, WS_NEW_TASK)) LockSupport.unpark(workThread); return UPDATE_COMMITTED; } /** * @param timeout * unit:nanoseconds * @return FAILED, NO_NEED_TO_UPDATE, SUCCESS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final int updateAndWait(long nanosTimeou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newVersion = parametersVersion.get(); if (update() == UPDATE_NO_NEED_TO_UPDATE) return UPDATE_NO_NEED_TO_UPDATE; barrier.awaitWithAssignedVersion(newVersion, nanosTimeout); return barrier.getVersion() - newVersion >= 0 ? UPDATE_SUCCESS : UPDATE_FAILED; } /** * @return FAILED, NO_NEED_TO_UPDATE, SUCCESS *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public final int updateAndWa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eturn updateAndWait(0); } public final boolean isResultUptodate() { return parametersVersion.get() == barrier.getVersion(); } /** * be used in calculateResult() * @return true: the work state is working, worth to calculate the * result absolutely, otherwise you can cancel the current calculation */ protected final boolean isWorking() { return workState.get()==WS_WORKING; } /** * you must call this after update the parameters, and before calling the * update */ protected final void updateParametersVersion() { int pVersion = parametersVersion.get(); //CAS failed means that another thread do the same work already if (parametersVersion.compareAndSet(pVersion, pVersion + 1)) if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DELAYING, WS_DELAY_RESET)) workState.compareAndSet(WS_WORKING, WS_NEW_TASK); } /** * implement this to deal with you task */ protected abstract void calculateResult(); }
代码中,我直接在构造方法里开启了新的线程,一般来说,是不推荐这样做的,但在此处,除非在构造还未完成时就执行update方法,否则不会引发什么问题。
最后,附上该正则替换工具的介绍和下载地址:http://www.cnblogs.com/trytocatch/p/RegexReplacer.html
小结状态变更非常适合使用非阻塞算法,并且还能够达到wait-free级别。限于篇幅,有些没讲到的细节,请读者借助代码来理解吧,如有疑问,欢迎回复讨论。
系列总结本实战系列就到此结束了,简单总结下。
非阻塞同步相对于锁同步而言,由代码块,转为了点,是另一种思考方式。
有时,无法做到一步完成,也许可以分成两步完成,同样可以解决问题,ConcurrentLinkedQueue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需要维护多个数据之间的某种一致关系,则可以将它们封装到一个类中,更新时采用更新该类对象的引用的方式。
众所周知,锁同步算法是难以测试的,非阻塞同步算法更加难以测试,我个人认为,其正确性主要靠慎密的推敲和论证。
非阻塞同步算法比锁同步算法要显得更复杂些,如果对性能要求不高,对非阻塞算法掌握得还不太熟练,建议不要使用非阻塞算法,锁同步算法要简洁得多,也更容易维护,如上面所说的,两条看似没有顺序的语句,调换下顺序,可能就会引发BUG。
by trytocatch via ifeve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64033.html
摘要:前言学习情况记录时间子目标多线程记录在学习线程安全知识点中,关于的有关知识点。对于资源竞争严重线程冲突严重的情况,自旋的概率会比较大,从而浪费更多的资源,效率低于。 前言 学习情况记录 时间:week 1 SMART子目标 :Java 多线程 记录在学习线程安全知识点中,关于CAS的有关知识点。 线程安全是指:多个线程不管以何种方式访问某个类,并且在主调代码中不需要进行同步,都能表...
摘要:如果停止了版本更新,可使用方法来解除所有因而阻塞的线程,包括指定版本号的。如果自己维护版本号,则应该保证递增。 前言 相比上一篇而言,本文不需要太多的准备知识,但技巧性更强一些。因为分析、设计的过程比较复杂繁琐,也限于篇幅,所以,主要展示如何解决这些需求,和讲解代码。另外,所讲的内容也是后一篇实战中需要用到的一个工具类。 需求介绍 我需要编写一个同步工具,它需要提供这样几个方法:...
摘要:注意这里指的不是当次而是之后,所以如果我们使用队列的方法返回,就知道队列是否为空,但是不知道之后是否为空,并且,当关注的操作发生时,在插入或取出操作的返回值里告知此信息,来指导是否继续注册写操作。 前言 本文写给对ConcurrentLinkedQueue的实现和非阻塞同步算法的实现原理有一定了解,但缺少实践经验的朋友,文中包括了实战中的尝试、所走的弯路,经验和教训。 背景介绍 ...
摘要:如问到是否使用某框架,实际是是问该框架的使用场景,有什么特点,和同类可框架对比一系列的问题。这两个方向的区分点在于工作方向的侧重点不同。 [TOC] 这是一份来自哔哩哔哩的Java面试Java面试 32个核心必考点完全解析(完) 课程预习 1.1 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 基础模块: 技术岗位与面试 计算机基础 JVM原理 多线程 设计模式 数据结构与算法 应用模块: 常用工具集 ...
摘要:相比与其他操作系统包括其他类系统有很多的优点,其中有一项就是,其上下文切换和模式切换的时间消耗非常少。因为多线程竞争锁时会引起上下文切换。减少线程的使用。很多编程语言中都有协程。所以如何避免死锁的产生,在我们使用并发编程时至关重要。 系列文章传送门: Java多线程学习(一)Java多线程入门 Java多线程学习(二)synchronized关键字(1) java多线程学习(二)syn...
阅读 2944·2023-04-25 19:45
阅读 2657·2021-11-19 09:40
阅读 670·2021-10-14 09:49
阅读 2599·2021-09-30 09:47
阅读 2137·2021-09-26 09:55
阅读 1171·2021-09-22 16:01
阅读 2790·2019-08-30 14:19
阅读 685·2019-08-29 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