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引上下文管理器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而最常用的则是,即上下文管理器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用之后的文件读写会变成我们看到用了之后,代码没有了创建,也没有了释放。实现上下文管理器我们先感性地对进行猜测。现实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就是这么简单。
“Python有什么好学的”这句话可不是反问句,而是问句哦。
主要是煎鱼觉得太多的人觉得Python的语法较为简单,写出来的代码只要符合逻辑,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即可,即可从一门其他语言跳来用Python写(当然这样是好事,谁都希望入门简单)。
于是我便记录一下,如果要学Python的话,到底有什么好学的。记录一下Python有什么值得学的,对比其他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样的代码写出来更Pythonic。一路回味,一路学习。
引上下文管理器太极生两仪,两仪为阴阳。
道有阴阳,月有阴晴,人有生死,门有开关。
你看这个门,它能开能关,就像这个对象,它能创建能释放。(扯远了
编程这行,几十年来都绕不开内存泄露这个问题。内存泄露的根本原因,就是把某个对象创建了,但是却没有去释放它。直到程序结束前那一刻,这个未被释放的对象还一直占着内存,即使程序已经不用这个对象了。泄露的量少的话还好,量大的话就直接打满内存,然后程序就被kill了。
聪明的程序员经过了这十几年的努力,创造出很多高级编程语言,这些编程语言已经不再需要让程序员过度关注内存的问题了。但是在编程时,一些常见的对象释放、流关闭还是要程序员显式地写出来。
最常见的就是文件操作了。
常见的文件操作方式原始的Python文件操作方式,很简单,也很common(也很java):
def read_file_1(): f = open("file_demo.py", "r") try: print(f.read()) except Exception as e: pass f.close()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先open然后读写再close,中间读写加个异常处理。
其中close就是释放资源了,在这里如果不close,可能:
资源不释放,直到不可控的垃圾回收来了,甚至直到程序结束
中间对文件修改时,修改的信息还没来得及写入文件
整个代码显得不规范
因此写上close函数理论上已经必须的了,可是xxx.close()这样写上去,在逻辑复杂的时候让人容易遗漏,同时也显得不雅观。
这时,各种语言生态有各种解决方案。
像Java,就直接jvm+依赖注入,直接把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接管了,只留下对象的使用功能给程序员;像golang,defer一下就好。而python最常用的则是with,即上下文管理器
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用with之后的文件读写会变成:
def read_file_2(): with open("file_demo.py", "r") as f: print(f.read())
我们看到用了with之后,代码没有了open创建,也没有了close释放。而且也没有了异常处理,这样子我们一看到代码,难免会怀疑它的健壮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下文管理器,我们先实现试试。
实现上下文管理器我们先感性地对with进行猜测。
从调用with的形式上看,with像是一个函数,包裹住了open和close:
# 大概意思而已 with = open + do + close def with(): open(xxxx) doSomething(xxxx) close(xxxx)
而Python的库中已有的方案(contextmanager)也和上面的伪代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from contextlib import 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 def c(s): print(s + "start") yield s print(s + "end")
“打印start”相当于open,而“打印end”相当于close,yield语法和修饰器(@)不熟悉的同学可以复习一下这些文章:生成器和修饰器。
然后我们调用这个上下文管理器试试,注意煎鱼还给上下文管理器加了参数s,输出的时候会带上:
def test_context(): with c("123") as cc: print("in with") print(type(cc))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context()
我们看到,start和end前都有实参s=123。
现实一个上下文管理器就是这么简单。
异常处理但是我们必须要注重异常处理,假如上面的上下文管理器中抛异常了怎么办呢:
def test_context(): with c("123") as cc: print("in with") print(type(cc)) raise Exception
结果:
显然,这样弱鸡的异常处理,煎鱼时忍不了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后面的close释放居然没有执行!
我们可以在实现上下管理器时,接入异常处理:
@contextmanager def c(): print("start") try: yield finally: print("end") def test_except(): try: with c() as cc: print("in with") raise Exception except: print("catch except")
调用test_except函数输出:
我们在上下文管理器的实现中加入了try-finally,保证出现异常的时候,上下文管理器也能执行close。同时在调用with前也加入try结构,保证整个函数的正常运行。
然而,加入了这些东西之后,整个函数变得复杂又难看。
因此,煎鱼觉得,想要代码好看,抽象的逻辑需要再次升华,即从函数的层面升为对象(类)的层面。
实现上下文管理器类其实用类实现上下文管理器,从逻辑理解上简单了很多,而且不需要引入那一个库:
class Context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 self.s = s def __enter__(self): print(self.s + "call enter")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self.s + "call exit") def test(self): print(self.s + "call test")
从代码的字面意思上,我们就能感受得出来,__enter__即为我们理解的open函数,__exit__就是close函数。
接下来,我们调用一下这个上下文管理器:
def test_context(): with ContextClass("123") as c: print("in with") c.test() print(type(c)) print(isinstance(c, ContextClass)) print("") c = ContextClass("123") print(type(c)) print(isinstance(c, ContextCl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context()
输出结果:
功能上和直接用修饰器一致,只是在实现的过程中,逻辑更清晰了。
异常处理回到我们原来的话题:异常处理。
直接用修饰器实现的上下文管理器处理异常时可以说是很难看了,那么我们的类选手表现又如何呢?
为了方便比较,煎鱼把未进行异常处理的和已进行异常处理的一起写出来,然后煎鱼调用一个不存在的方法来抛异常:
class Context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 self.s = s def __enter__(self): print(self.s + "call enter")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self.s + "call exit") class ContextException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 self.s = s def __enter__(self): print(self.s + "call enter")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self.s + "call exit") return True def test_context(): with ContextExceptionClass("123") as c: print("in with") t = c.test() print(type(t)) # with ContextClass("456") as c: # print("in with") # t = c.test() # print(type(t)) if __name__ == "__main__": test_context()
输出不一样的结果:
结果发现,看了半天,两个类只有最后一句不一样:异常处理的类中__exit__函数多一句返回,而且还是return了True。
而且这两个类都完成了open和close两部,即使后者抛异常了。
而在__exit__中加return True的意思就是不把异常抛出。
如果想要详细地处理异常,而不是像上面治标不治本的隐藏异常,则需要在__exit__函数中处理异常即可,因为该函数中有着异常的信息。
不信?稍微再改改:
class ContextExceptionClass(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 self.s = s def __enter__(self): print(self.s + "call enter") return self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 exc_tb): print(self.s + "call exit") print(str(exc_type) + " " + str(exc_val) + " " + str(exc_tb)) return True
输出与预期异常信息一致:
先这样吧
若有错误之处请指出,更多地请关注造壳。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45020.html
摘要:然后煎鱼加了一个后再调用函数,得到的输出结果和加修饰器的一样,换言之等效于因此,我们对于,可以理解是,它通过闭包的方式把新函数的引用赋值给了原来函数的引用。 Python有什么好学的这句话可不是反问句,而是问句哦。 主要是煎鱼觉得太多的人觉得Python的语法较为简单,写出来的代码只要符合逻辑,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即可,即可从一门其他语言跳来用Python写(当然这样是好事,谁都希望入门简...
摘要:为什么是斐波那契谈到生成器迭代器,人们总是喜欢用斐波那契数列来举例。那么,换句话来说,即能由推导式得出的数列,其实都可以用来做生成器迭代器的例子。然而,生成器和生成器类的实例都属于迭代器。 Python有什么好学的这句话可不是反问句,而是问句哦。 主要是煎鱼觉得太多的人觉得Python的语法较为简单,写出来的代码只要符合逻辑,不需要太多的学习即可,即可从一门其他语言跳来用Python写...
摘要:今天我们来说一个非常实用的例子,小菜接到组长老王的一个任务,安排一个新的活,这个活是这样的老王小菜啊,你帮我写一个登入脚本,跑十几条命令到服务器上,然后存一下日志。这个时候,小菜偷偷的瞄了一眼组长老王,常舒一口气,总于写完了。 Python学了好几年,发现功力还是那样,很多同学经常这样抱...
摘要:上下文管理器协议包含和两个方法。因此必要时在上下文管理器函数中使用语句防范错误。构建临时忽略指定异常的上下文管理器。这是个基类,用于定义基于类的上下文管理器。块结束时,按照后进先出的顺序调用栈中各个上下文管理器的方法。 导语:本文章记录了本人在学习Python基础之控制流程篇的重点知识及个人心得,打算入门Python的朋友们可以来一起学习并交流。 本文重点: 1、掌握if语句之外的el...
摘要:理解迭代对象迭代器生成器后端掘金本文源自作者的一篇博文,原文是,俺写的这篇文章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做的参考翻译。比较的是两个对象的内容是后端掘金黑魔法之协程异步后端掘金本文为作者原创,转载请先与作者联系。 完全理解关键字with与上下文管理器 - 掘金如果你有阅读源码的习惯,可能会看到一些优秀的代码经常出现带有 with 关键字的语句,它通常用在什么场景呢?今天就来说说 with 和 上下...
阅读 1020·2021-10-11 10:59
阅读 3583·2021-09-26 09:55
阅读 878·2019-08-30 15:55
阅读 2628·2019-08-30 15:44
阅读 388·2019-08-30 14:06
阅读 642·2019-08-30 11:26
阅读 3305·2019-08-30 10:49
阅读 2408·2019-08-29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