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安全性和耗能存争议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随着各国都认真研究云计算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变革,部署国家战略,中国也正在推动云从概念走向应用。
身边就是一片“云” ■ 体验 白领萧潇(化名)对任何科技新知都难以表现出兴趣,“云?听说过,是什么?”很快她就投入到了对附近商场打折活动的热切关注中。其实,像萧潇一样,我们往往享受到了“云”的便利,却又对它视而不见。每一天,它都在我们身边。
萧潇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扫一遍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页面,百度和谷歌(微博)在工作中更是必不可少,她不知道,其实,现在如果是业务足够庞大的网站,背后无不有云计算的支撑。
萧潇讨厌学科学,但是个苹果迷,各种“苹果”一应俱全。把联系人、照片上传到网络,无论是iPhone(苹果手机)、iPad(苹果平板电脑)还是别的什么设备都能随时访问,她不知道这正是云存储的概念。
萧潇当然也不了解,如果不是用了云计算,她的淘宝体验也会大打折扣。打开网页的时间会从两秒掉到五秒,每个网页上,也不会再有那么多精美的图片,翻页就要翻得手抽筋。
相比而言,白领小强(化名)算是一个“云中达人”。周末外出候车或坐车时,小强会拿出智能手机,点开“云浏览器”了解当天的新闻,“云中转”可以节省不少数据流量。平时到了位于大郊亭桥附近的工作单位后,他经常打开某知名网络公司开发的“云桌面”,里面包括微博、即时聊天工具、云存储、制图工具和文字处理工具等,而这些通过“云桌面”实现的功能完全是在“云端”实现的,不必在本地计算机安装这些软件。回到家后,如果有闲暇,小强还可以借助“云桌面”免费阅读很多杂志,或者玩些斗地主之类的游戏。小强觉得“云”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我从来没有丢过个人数据,也从没有备份过计算机,这是云计算的功劳。”乔布斯曾经说。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他在病重时,还出现在“苹果云”的发布会上。
云计算让很小、很便宜的服务器连在一起,却完成了庞大的工程。电影和动漫行业的成本可能因此降低,统计行业也变得更加轻松……这些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 调查 云电视是“云”吗? 在望京的一家家电卖场里,“云”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字眼。云电脑、云手机、云电视、云空调、云打印……在促销员口中这些都是“先进”、“高端”的代名词,但是,消费者还是有些云里雾里,这个红得发紫的新鲜概念,真的值得我们花上大价钱?
云电视也许是最接地气的一项云应用了,“我的不会上网的奶奶那天竟然问我,买个云电视怎么样。”朋友小于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国内彩电企业集体“转型”,海尔、创维(微博)、TCL(微博)、海信、康佳等厂商扎堆出云电视。“云”这个科技界的明星一下子变得平易近人了许多。
不过,记者昨天在家电卖场询问了多位促销人员,却发现厂家对于到底什么样的电视可以称为云电视,说法五花八门。
“云电视和智能电视差不多,可以上网。”、“可以在线升级的,您买了以后就不用再换电视了。”、“只要您的手机是智能手机,就能和电视相连,在外地也可以把内容推送到手机上。”
尽管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云产品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身价往往要高出普通产品一截。以电视为例,记者昨日在卖场看到,一款42英寸的云电视售价将近6000元,同一品牌同等尺寸的普通电视,价格在4600元左右。
此外,记者发现,主推云产品的大多为国产品牌,三星(微博)、LG、松下、索尼等国外品牌在产品宣传上,均未使用“云”概念。某外资电视的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云电视其实就是将电视连上网络,真正意义上的云电视功能远不止这些。”
一位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云电视已经成为高端电视产品的代表,但是这些产品还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销售热点,随着云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产品价格也有所缩水。“产品刚推出的时候,46英寸的电视售价将近万元,但是,现在47英寸的新品价格已经不到8000元。”
■ 观点 被滥用抑或大趋势 “云需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单点的支撑,就像供水,水龙头和水管相连,用户打开水龙头就能获得水。云中的资源对使用者而言应该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刚刚弄了一滴水,就给他套上云的帽子,这是不现实的。”帕勒咨询公司资深董事罗清启(微博)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更多的企业是将云当成了产品增值的工具,但是却并没有给用户带来真正的云体验,概念被滥用了。以电视产品为例,现在很多国内推出的云电视,其实就是一台普通电视机加上一台电脑,最多是两年前互联网电视的升级。有的“云电视”只支持内置的几个网页,并不能像家用电脑那样畅游无限的互联网,有的上网模式还是手机上网模式。
库巴网(微博)副总裁彭亮同样对于市场上的云产品并不看好,“云的实现需要大量带宽、服务器集群技术,对于制造厂商而言,是很大的挑战。”目前国内的网络现状是家庭网络宽带并未普及,大多在2M-4M之间,甚至更小,网络环境也不够稳定,这些都会大大影响用户实际的使用感受,制约了终端相关产品的发展。
不过,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有着更乐观的看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东文表示,云产品市场确实存在一定泡沫,但也不用看得太重,“大家的方向没有错,云是大势所趋,企业积极介入,反过来也会推动网络宽带等环境的发展。”
■ 问题 安全性和耗能存争议 云计算已经成为全球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随着各国都认真研究云计算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变革,部署国家战略,中国也正在推动云从概念走向应用。
我国目前已经确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五个城市作为国内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城市。预计2015年全国“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可能达到7500亿至一万亿元人民币,有望占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15%以上的产值规模。
不过,云计算也并非如此完美。
关于安全性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用户对于云服务安全性心存疑虑,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资料、数据、商业秘密在“云”中都放在了哪里,哪些人会非法获取他们,如果丢失了,应该去哪里找回,谁来承担责任。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也许还有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
曾有统计称,一台云计算服务器一年大概消耗5000元的电费,如果建设一个100万台机器的云计算中心,光是电费就要50亿元,这在能源紧张的中国,显然是一个大问题。
在美国,谷歌等一些云计算的引领公司,已经进入了能源领域,除了发展绿色能源,他们入股能源公司,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能源供应。“但是,在中国,政策还没有开放到这种程度。”一位云平台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云计算可以节省大量企业的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而云计算服务器所耗费的能源应该不会多于大量企业节省的能源。
■ 思辨 到底什么是“云”? 互联网发展的早期,技术人员都习惯把互联网画成一朵“云”,简化了技术细节和复杂机制,讨论新技术的时候才能更方便。技术员的小浪漫,在多年以后被赋予了重大意义,“云”如今已经成了最炙手可热的词汇。
什么是“云”?有个不算严谨,但野心勃勃的解释:把一切都拿到网络上,再从网络上得到一切。“云”就是网络。
简单地说,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几万甚至几千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依靠集体智慧,扮演着“超级计算机”的角色。用户则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各自的需求进行存储、运算。
你也许对此并不陌生,我们有时会把文件和照片上传到电子邮箱,让网络替我们保管而解放出我们的硬盘。是的,这正是云理论的小小应用,只不过,强大无比的“云”能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微博)曾用“钱庄和银行”来打比方:最早人们只是把钱放在枕头底下,后来有了钱庄,很安全,不过兑现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发展到可以从任何一个银行网点取钱,甚至通过ATM(自动柜员机)就可实现。既然互联网上有每秒超过10万亿次的运算能力,让我们予取予求,电脑主机也许可以消失了,手机、汽车、电视、手表同样能够上网,你所需要的只是一块屏幕。
也有人认为,云将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用户,整个运行方式更像电网,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这也许将改变科技世界的游戏规则。
关于“云”的想象还有很多,不过,它们正在变为现实,还是将成为“神话”?
■ 回顾 这片“云”是怎样形成的? —— 以谷歌为例 听上去玄而又玄的“云”,在谷歌著名的“20%时间”里第一次现出了形状。“20%时间”是谷歌分配给员工用于独立开发项目的时间,他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干自己感兴趣的事。2006年秋天,工程师比希利亚在谷歌董事长施密特支持下推出谷歌的新战略“云”计划,雏形正是其在20%时间里推进的项目“谷歌 101”。
那时候,一出大学就进了谷歌的比希利亚每天都要搭班车长途跋涉到谷歌,进行10小时的搜索运算法则的编写工作。然而,他真正的想法却是回到学校和他的导师一起工作。比希利亚为此申请在他的母校启动一门课程,引导学生们按照谷歌的思维编程开发,学会如何处理浩如烟海的数据。
这可能仅仅会成为一个教育项目,但是,市场关系和科技环境的变化,似乎已经预示着比希利亚已经站在了一个未来科技“灯塔”的脚下。
当时,几乎在每个领域,大量数据简直要把科学家们淹没了。绝大多数科学家缺少设备来存储和筛检他们。比希利亚认为,行业的思维已经改变了,互联网上的数据量将以千倍的速度增长,原来的计算模式甚至数据中心都难以为继。而当大规模的计算机形成集群时,其检索答案或指令的速度将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台单机。
谁拥有更为庞大的数据规模,并且能驾驭他们,谁就可以提供更广更深的信息服务,而相比之下,软件和硬件的影响在缩小。
比希利亚开始建立他的计算机及群组。他先斩后奏,购买了价位适中的40台计算机群组,发出订单后才开始考虑如何为这些服务器付钱。幸运的是,当他拿着一大笔账单去找经理们批准时,没人反对。
李开复此后曾说,谷歌开发了新的技术,买最烂的电脑,最便宜的服务器,也照样飞到了“云端”。毕竟,按一台高档服务器4万美元算,要买几十万台的话连谷歌都会破产。成本的压缩让这种服务器集群为核心的技术走向现实成为了可能。
以谷歌设备为核心的“云计算”完全符合由该公司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10年前提出的远大构想:“构建起跨越全世界的信息,供人们随时随地访问。”
现在,科技巨头们都已经挤进了“云”的世界。英业达、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戴尔(微博)、惠普(微博)、亚马逊(微博)等公司,将IT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设备整合起来,分隔成不同的空间供企业租用。谷歌、微软(微博)、苹果、雅虎们则打造程序开发平台与操作系统平台,让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撰写程序,一般消费者可以在上面执行程序。
■ 样本 三种“云” 代表:谷歌 与微软有些相似,谷歌希望引导用户实现各种应用在网络上完成。比如,以前,用户需要在公司的电脑上安装word、Excel来撰写报告,如果要把工作带回家,家中的电脑也要安装这些应用,但是有了“云”,用户不再需要在自己的设备上安装各类程序,所有工作都可以在网上完成。
代表:IBM 作为计算机的鼻祖,IBM在2009年年初提出了“智慧的地球”及“智慧城市”的理念。借助云计算,IBM通过帮助城市建立实时的城市管理、整合的公共服务、高效的交通管理、可靠的安全监管等系统,逐步实现“智慧城市”。各国政府是IBM的大客户,IBM已经与中国许多城市和企业合作,进行“智慧城市” 的建设。
代表:亚马逊 电子商务出身的亚马逊曾经有一个苦恼。每逢圣诞节这个消费高峰,公司就不得不增加大量服务器,以应付暴增的订单,但是圣诞节过后,这些服务器又没用了,浪费了大量资源。亚马逊的云理想是,将剩余的计算能力出租。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