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给容器设置了宽度为为了方便的减去计算。这个属性用来设置元素在容器中所占据的宽度默认主轴方向,这个属性主要是用来让来计算容器是否还有剩余面积的。
弹性布局flex
是一个几年前的CSS属性了,说它解放了一部分生产力不为过。至少解放了不少CSS布局相关的面试题 :)
之前网上流行的各种XX布局,什么postion: absolute
+margin
,float
+padding
,各种都可以使用flex
来取代之。
早两年在使用的时候,还是会担心有兼容性问题的,某些手机在使用了auto-prefixer
以后依然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
好在现在已经是2018年了,不必再担心那些老旧的设备,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加深对flex
的认识。
首先,flex
被称为一个弹性盒模型,也有称弹性布局的。
总之,盒子也好、布局也罢,我们总是需要有一个容器Container
的:
<div class="container">div>
以及如果单纯的只是一个容器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所以我们还需要有一些内容:
<div class="contianer"> <div class="item">div> <div class="item">div> div>
下边的所有例子基本都是基于以上DOM结构来做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一个可以用来写flex
布局的html
结构。
接下来就是一个最基础的flex
布局的实现:
<style>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height: 50px; color: #fff; border: 1px solid #03a9f4; } .item { flex: 1;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03a9f4; } style> <div class="contianer"> <div class="item">div> <div class="item">div> div>
我们在容器上使用display: flex
来告诉浏览器,这是一个flex
布局的开始。
然后给所有的item
添加一个flex: 1
的属性,来表明,我们这里边的元素都是flex
布局中的内容,
我们会沿着主轴来平分所有的区域,就这样,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个多列等宽布局。
关于flex
,最重要的就是要记住他有两条轴线(主轴、交叉轴),绝大部分属性都是依赖于轴线的方向。
图片来自MDN
因为flex
布局分为了容器和内容两块,各自有各自的属性,所以就先从容器类的说起。
实现上边的需求,是依赖于很多默认属性值。
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子元素会横向的进行分割空间,而不是竖向的,这里就用到了一个属性的默认值:
flex-direction
用于定义flex
布局中的主轴方向。
默认取值为row
,是横向的,表示从左到右,也就是说我们的所有子元素会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排列。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值为column
来改变主轴的方向,将其修改为从上到下。(改变flex-direction
的值会影响到一些相关的属性,会在下边说到)
flex-direction
共有四个有效值可选:
row
默认值,从左到右row-reverse
从右到左column
从上到下column-reverse
从下到上P.S. 在React-Native中默认的主轴方向为column
所以说flex-direction
的作用就是:定义容器中元素的排列方向
该属性用于定义当子元素沿着主轴超出容器范围后,应该按照怎样的规则进行排列。
该属性只有简单的三个取值:
wrap
超出主轴范围后换行显示,换行方向按照交叉轴的方向来(默认情况下就是折行到下一行)wrap-reverse
超出主轴范围后换行显示,但是方向是交叉轴的反向(也就是默认情况下第一行会出现在最下边)nowrap
即使超出容器也不会进行换行,而是尝试压缩内部flex元素的宽度(在下边的子元素相关的属性会讲到)三种取值的示例:
flex-flow
是一个简写的属性,适用于上边提到的flex-direction
和flex-wrap
语法:
selector { flex-flow:; }
这个会定义我们的子元素如何沿着主轴进行排列,因为我们上边是直接填充满了父元素,不太能看出效果。
所以我们对代码进行如下修改:
<style media="screen">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width: 400px; color: #fff; border: 1px solid #03a9f4; } .item { /* flex: 1; */ width: 100px; text-align: center; background: #03a9f4; } style> <div class="container"> <div class="item">Item 1div> <div class="item">Item 2div> <div class="item">Item 3div> div>
将所有的子元素都改为固定的宽度,也就是说,如果父元素有剩余空间的话,就会空在那里。
justify-content
的默认取值为normal
,也可以认为就是start
了,也就是根据主轴的方向(flex-direction
)堆在起始处。
几个常用的取值:
center
必然首选的是center
,能够完美的实现沿主轴居中flex-start
沿着主轴从行首开始排列flex-end
沿着主轴从行末开始排列以及几个不太常用的取值:
space-between
将剩余空间在子元素中间进行平分,保证沿主轴两侧不会留有空白。space-around
将剩余空间均匀的分布在所有的子元素沿主轴方向的两侧,也就是说,主轴两侧也会有空白,但是必然是中间空白的1/2
大小。space-evenly
将剩余空间在所有元素之间平均分配,主轴两侧的空白面积也会与中间的面积相等。六种效果的示例:
有一点需要注意,justify-content
的取值都是依照flex-direction
所定义的主轴方向来展示的。
也就是说,center
在默认情况下用于水平居中,在flex-direction: column-*
时,则是作为垂直居中来展示的。
同样的,align-content
也是用来控制元素在交叉轴上的排列顺序,但是既然会出现两个属性(align-items
和align-content
),势必两者之间会有一些区别。
因为align-content
只能作用于多行情况下的flex
布局,所以取值会更接近额旋转后的justify-content
,同样的可以使用space-between
之类的属性值。
因为取值基本类似,所以不再重复上边justify-content
所列的表格,直接上效果:
align-items
与上边的justify-content
类似,也适用于定义子元素的排列方式。
不同的是,align-items
作用于交叉轴(也就是默认flex-direction: row
情况下的从上到下的那根轴线)
目测平时用到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水平居中吧(我现在懒的:只要有图标、表单 & 文字 的单行混合,都会选择align-items: center
来实现:))
常用的取值:
center
常用来做垂直(交叉轴)居中flex-start
沿着交叉轴的起始位置排列flex-end
与flex-start
方向相反stretch
将元素撑满容器的交叉轴宽度(在默认情况下,这里指容器的高度,但是如果单纯的说这条轴线,我觉得宽度更合适一些)baseline
将元素按照文本内容的基线进行排列以上取值的示例:
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设置元素在交叉轴上的排列顺序。
而区别在于以下两点:
align-content
只能应用于多行的情况下align-content
会将所有的元素认为是一个整体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而align-items
则会按照每一行进行处理:
place-content
可以认为是justify-content
和align-content
的简写了(事实上就是)
语法为:
selector { place-content:; }
P.S. 如果单行(元素)想要实现居中还是老老实实的使用align-items
+justify-content
吧 :)
有关容器的所有属性都已经列在了上边,下边的一些则是在容器内元素设置的属性。
flex-grow
用来控制某个子元素在需要沿主轴填充时所占的比例,取值为正数(浮点数也可以的)。
selector { flex-grow: 1; flex-grow: 1.5; }
举例说明:
如果一个容器中有三个元素,容器剩余宽度为100px,三个元素需要进行填充它。
如果其中一个元素设置了flex-grow: 2
,而其他的设置为1
(默认不设置的话,不会去填充剩余宽度)
则会出现这么一个情况,第一个元素占用50px
,而其他两个元素各占用25px
。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flex-grow
定义的是对于剩余宽度的利用。
元素自身占用的空间不被计算在内,为了验证上边的观点,我们进行一个小实验。
给每一个元素设置一个padding-left: 20px
,保证元素自身占用20px
的位置,然后分别设置flex-grow
来查看最后元素的宽度是多少。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width: 160px; height: 20px; align-items: stretch; } .item { flex-grow: 1; padding-left: 20px; } .item:first-of-type { flex-grow: 2; }
我们给容器设置了宽度为160px
(为了方便的减去padding-left
计算)。
最后得到的结果,设置了flex-grow: 2
的元素宽度为70px
,而设置flex-grow: 1
的元素宽度为45px
。
在减去了自身的20px
以后,50 / 25 === 2 // true
。
flex-shrink
可以认为是与flex-grow
相反的一个设置,取值同样是正数。
用来设置当容器宽度小于所有子元素所占用宽度时的缩放比例。
比如说,如果我们的容器宽为100px
,三个元素均为40px
,则会出现容器无法完全展示所有子元素的问题。
所以默认的flex
会对子元素进行缩放,各个元素要缩放多少,则是根据flex-shrink
的配置来得到的(默认为1,所有元素平均分摊)
就像上边的例子,如果我们还是三个元素,第一个设置了flex-shrink: 2
,则最终得到的结果,第一个元素宽度为30px
,其余两个元素的宽度为35px
。
.container { display: flex; width: 100px; height: 20px; align-items: stretch; } .item { width: 40px; /* flex-shrink: 1; its default value */ font-size: 0; background: #03a9f4; } .item:first-of-type { flex-shrink: 2; }
这个属性用来设置元素在flex
容器中所占据的宽度(默认主轴方向),这个属性主要是用来让flex
来计算容器是否还有剩余面积的。
默认取值为auto
,则意味着继承width
(direction: column
时是height
)的值。
一般来讲很少会去设置这个值。
flex
则是上边三个属性的简写,语法如下:
selector { flex:; }
一般来讲如果要写简写的话,第三个会选择设置为auto
,也就是获取元素的width
。
效果如同其名字,针对某一个元素设置类似align-items
的效果。
取值与align-items
一致,比如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实现这样的效果:
.center :first-child { align-self: stretch; } .flex-start :first-child { align-self: flex-end; } .flex-end :first-child { align-self: flex-start; } .stretch :first-child { align-self: center; }
以及最后这里还有一个order
属性,可以设置在展示上的元素顺序。
取值为一个任意整数。
默认的取值为1
,如果我们想要后边的元素提前显示,可以设置如下属性:
.item:last-of-type { order: -1; }
P.S. 这个顺序的改变只是显示上的,不会真正的改变html的结构,比如,你依然不能通过.item:last-of-type ~ .item
来获取它在视觉上后边的兄弟元素
当order重复时,按照之前的顺序排列大小
flex
相关的属性如何拆分以后,并不算太多。
脑海中有主轴和交叉轴的概念之后,应该会变得清晰一些。
关于上述所有属性的一个简单总结:
属性名 | 作用 |
---|---|
flex-direction |
用来设置主轴的方向,最基础的属性,默认从左到右,此属性一改,下列所有的属性都要跟着改,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
flex-wrap |
设置元素超出容器后的换行规则,默认不换行 |
justify-content |
设置沿主轴的排列规则 |
align-content |
设置沿交叉轴的排列规则 |
align-items |
以行(默认direction 情况下)为单位,设置沿交叉轴的排列规则 |
属性名 | 作用 |
---|---|
flex-grow |
当容器大于所有元素时,按什么比例将剩余空间分配给元素 |
flex-shrink |
当容器小于所有元素时,元素按照什么比例来缩小自己 |
flex-basis |
很少用的属性,设置在容器中的宽(高) |
align-self |
针对某些元素多带带设置align-items 相关的效果 |
order |
设置元素在显示上的顺序 |
属性名 | 作用 |
---|---|
flex-flow |
flex-direction 与flex-wrap 的简写 |
place-content |
justify-content 与align-content 的简写 |
flex |
flex-grow 、flex-shrink 与flex-basis 的简写 |
以及文中所有的示例代码都在这里 code here。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2186.html
一、请求方式 1. 请求方式有get/post/put/delete/options 2. get和post的区别: get通常用作获取数据,post通常用作提交数据 get参数有长度限制,受限于URL长度(http协议对url长度不限制,而是服务器和浏览器的配置参数限制),post无限制 get幂等,post不幂等(幂等:多次请求,结果一样) header里有个参数content-length...
摘要:而只需要服务端生成,客户端保存,每次请求在头部中使用携带,服务端认证解析就可。如果缓存不清理,验证码就会一直有效,不安全。 一、授权 参考文献:https://blog.risingstack.com/... 1. Basic authentication (最简单,适用于没有第三方的请求接口中) 客户端发送authorization,内容为 Basic Base64编码(usern...
阅读 690·2023-04-25 19:43
阅读 3881·2021-11-30 14:52
阅读 3736·2021-11-30 14:52
阅读 3802·2021-11-29 11:00
阅读 3752·2021-11-29 11:00
阅读 3819·2021-11-29 11:00
阅读 3535·2021-11-29 11:00
阅读 6023·2021-11-29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