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你必须得知道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师与大事

LeoHsiun / 2972人阅读

摘要:没有过年,年后在年后的年打败了围棋高手李世石,这下人工智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随后的十多年,人工智能转入第一次低潮,而也在他生日时,因海事丧生,遗憾未能见到神经网络后期的复兴。算力的进步再次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小西:小迪小迪,我发现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很多事情都跟下棋有关呐。

小迪:是啊,人工智能发展史还是要从下棋说起,棋类游戏很多时候都被人类看做高智商游戏,在棋类游戏中让机器与人类博弈自然再好不过了。早在1769年,匈牙利作家兼发明家Wolfgang von Kempelen就建造了机器人TheTurk,用于与国际象棋高手博弈,但是最终被揭穿,原来是机器人的箱子里藏着一个人。虽然这是个骗局,但是也体现了棋类游戏是人机博弈中的焦点。

小西:哇,这么早啊!

小迪:是啊,在1968年上映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有个情节是机器人HAL与人类Frank下国际象棋,最终人类在机器人面前甘拜下风。

小西:哈哈,看来很早人们就觉得有一天,机器人会在下棋方面超过人类哦。

小迪:是啊,直到1997年,IBM的深蓝智能系统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Kasparov,这是一次正式意义上的机器在国际象棋领域战胜了人类。不过,当时时代杂志发表的文章还认为,计算机想要在围棋上战胜人类,需要再过上一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因为围棋相比于国际象棋复杂很多,而IBM的深蓝也只是一个暴力求解的系统,当时的计算机能力在围棋千千万万种变化情况下取胜是不可能的。

小西:后来我知道。没有过100年,20年后AlphaGo在20年后的2016年打败了围棋高手李世石,这下人工智能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小迪:恭喜你,学会抢答了!

小西:哈哈,过奖过奖。除了下棋,人工智能发展史上有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事件或者有名的大师呢,快给我科普科普呀!

小迪:那可就太多了啊,无数科学家默默地耕耘才有了今天智能化的社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我就说说近些年火爆的深度学习的发展史吧。

小西:好,洗耳恭听呢!

感知器的发明

1943年Warren McCulloch和Walter Pitts一起提出计算模型,在1957年康奈尔大学的Frank Rosenblatt提出了感知器的概念,这是整个深度学习的开端,感知器是第一个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的数学模型。Rosenblatt乐观地预测感知器最终可以学习,做决定和翻译语言。感知器技术在六十年代非常火热,受到了美国海军的资金支持,希望它以后能够像人一样活动,并且有自我意识。

第一次低潮

Rosenblatt有一个高中校友叫做Minsky,在60年代,两人在感知器的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R认为感知器将无所不能,M觉得感知器存在很大的缺陷,应用有限。1969年,Minsky出版了新书《感知器:计算几何简介》,这本书中描述了感知器的两个重要问题:

单层神经网络不能解决不可线性分割的问题,典型例子:异或门;

当时的电脑完全没有能力承受神经网络的超大规模计算。

随后的十多年,人工智能转入第一次低潮,而Rosenblatt也在他43生日时,因海事丧生,遗憾未能见到神经网络后期的复兴。

Geoffrey Hinton与神经网络

1970年,此时的神经网络正处于第一次低潮期,爱丁堡大学的心理学学士Geoffrey Hinton刚刚毕业。他一直对脑科学非常着迷,同学告诉他,大脑对事物和概念的记忆,不是存储在某个单一的地方,而是分布式的存在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中。分布式表征让Hinton感悟很多,随后的多年里他一直从事神经网络方面的研究,在爱丁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他把人工智能作为自己的研究领域。

Rumelhart与BP算法

传统的神经网络拥有巨大的计算量,上世纪的计算机计算能力尚未能满足神经网络的训练。1986年7月,Hinton和David Rumelhart合作在Nature杂志上发表论文系统地阐述了BP算法:

反向传播算法(BP)把纠错运算量下降到只和神经元数目有关;

BP算法在神经网络中加入隐层,能够解决非线性问题。

BP算法的效率相比传统神经网络大大提高,计算机的算力在上世纪后期也大幅提高,神经网络开始复苏,引领人工智能走向第二次辉煌。

Yann Lecun与卷积神经网络

1960年Yann Lecun在巴黎出身,在法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追随Hinton做了一年博士后,随后加入贝尔实验室。在1989年,Lecun发表论文提出卷积神经网络,并且结合反向传播算法应用在手写邮政编码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识别率高达95%。基于这项技术的支票识别系统在90年代占据了美国接近20%的市场。

但也是在贝尔实验室,Yann Lecun的同事Vladmir Vapnik的研究又把神经网络的研究带入了第二个寒冬。

Hinton与深度学习

2003年,Geoffrey Hinton在多伦多大学苦苦钻研着神经网络。在与加拿大先进研究院(CIFAR)的负责人Melvin Silverman交谈后,负责人决定支持Hinton团队十年来进行神经网络的研究。在拿到资助后,Hinton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神经网络改名为深度学习。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同事经常会听到Hinton在办公室大叫:“我知道神经网络是如何工作的了!”

DBN与RBN

2006年Hinton与合作者发表论文——《A Fast Algorithm for Deep BeliefNet》(DBN)。这篇文章中的算法借用了统计力学中“波尔兹曼分布”的概念,使用了所谓的“受限玻尔兹曼机”,也就是RBN来学习。而DBN也就是几层RBN叠加在一起。RBN可以从输入数据进行预训练,自己发现重要的特征,对神经网络的权重进行有效的初始化。这里就出现了另外两个技术——特征提取器与自动编码器。经过MNIST数据集的训练后,识别错误率最低降到了只有1.25%。

吴恩达与GPU

2007年,英伟达推出cuda的GPU软件接口,GPU编程得以极大发展。2009年6月,斯坦福大学的Rajat Raina和吴恩达合作发表文章,论文采用DBNs模型和稀疏编码,模型参数高达一亿,使用GPU运行速度训练模型,相比传统双核CPU最快时相差70倍,把本来需要几周训练的时间降到了一天。算力的进步再次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

黄仁勋与GPU

黄仁勋也是一名华人,1963年出生于台湾,在1993年于斯坦福毕业后创立了英伟达公司,英伟达起家时主要做图像处理芯片,后来黄仁勋发明GPU这个词。相比于CPU架构,GPU善于大批量数据并行处理。而神经网络的计算工作,本质上就是大量的矩阵计算的操作,GPU的发展为深度学习奠定了算力的基础。

李飞飞与ImageNet

深度学习的三大基础——算法,算力和数据。上面提到的主要是算法与算力的发展,而数据集在深度学习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又是一位华人学者——李飞飞,于2009年建立ImageNet数据集,以供计算机视觉工作者使用,数据集建立的时候,包含320个图像。2010年,ILSVRC2010第一次举办,这是以ImageNet为基础的大型图像识别大赛,比赛也推动了图像识别技术的飞速发展。2012年的比赛,神经网络第一次在图像识别领域击败其他技术,人工智能步入深度学习时代,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

Yoshua Bengio与RELU

2011年,加拿大学者Xavier Glorot与Yoshua Bengio联合发表文章,在算法中提出一种激活函数——RELU,也被称为修正线性单元,不仅识别错误率普遍降低,而且其有效性对于神经网络是否预训练过并不敏感。而且在计算力方面得到提升,也不存在传统激活函数的梯度消失问题。

Schmidhuber与LSTM

其实早在1997年,瑞士Lugano大学的Suhmidhuber和他的学生合作,提出了长短期记忆模型(LSTM)。LSTM背后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有效的信息,在多层循环神经网络传递之后,仍能传送到需要的地方去。LSTM模块,是通过内在参数的设定,决定某个输入参数在很久之后是否还值得记住,何时取出使用,何时废弃不用。

后记

小迪:其实还有好多有突出贡献的的大师,要是都列出来可以出一本很厚很厚的书啦!

小西:这些大师都好厉害呀,为了我们的智能化生活体验,辛勤付出了一辈子。

小迪:是啊,还有很多学者默默无闻地工作,一生清苦。

小西:他们都好伟大,有突出贡献的都应该发奖发奖金,对对对,诺贝尔奖!

小迪:哈哈。诺贝尔奖多数是为基础学科设立的。不过计算机界也有“诺贝尔奖”——图灵奖,这可是计算机界最高奖项哦!2019年3月27日,ACM宣布,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 ,和Yoshua Bengio共同获得了2018年的图灵奖。

小西:太棒了,实至名归!

小迪:当然,图灵奖在此之前也授予了很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大牛,像Minsky,John McCarthy这些,还有华人科学家,现在在清华大学任职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的姚期智先生在2000也获得过图灵奖呢!

小西:大师们太不容易了,我们也要好好学习呀!

小迪:是呀!如今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许多人都可以接触到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的内容,不管是工业界还是学术界,人工智能都是一片火热!

小西:希望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兴起不会有低潮,一直蓬勃发展下去,更好地造福人类。

小迪:嗯!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20060.html

相关文章

  • 肯定不用 10000 小时!想入门深度学习,在这里只用 1 千小时……

    摘要:想要获取最专业的卷积神经网络知识原文地址三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概述近两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物体识别和机器学习领域的各项竞赛中屡获佳绩。 去年,阿法狗(AlphaGo)在围棋领域首次战胜了人类的世界冠军,深度学习开始成为人们交口议论的话题,而就在今天,他的弟弟阿法元只靠一副棋盘和黑白两子,从零开始,自娱自乐,自己参悟,100-0 打败哥哥阿法狗,这无疑将深度学习推向了更高点。 关于深度学习...

    CoderBear 评论0 收藏0
  • 真正未来科技——人工智能

    摘要:这是人工智能走向大众视野的标志。未来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的发展如此迅速,仰仗于其他技术的发展。 如今提起人工智能,现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会是那个战胜柯洁的阿法狗,如果是十年前,可能是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表现形式,那么关于人工智能,你有多少了解?今天的文章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

    makeFoxPlay 评论0 收藏0
  • 真正未来科技——人工智能

    摘要:这是人工智能走向大众视野的标志。未来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的发展如此迅速,仰仗于其他技术的发展。 如今提起人工智能,现在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会是那个战胜柯洁的阿法狗,如果是十年前,可能是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无论是哪一种,都是人工智能这一技术的表现形式,那么关于人工智能,你有多少了解?今天的文章为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showImg(https://segmentfault.com/img...

    svtter 评论0 收藏0
  • 那些开创深度学习大师

    摘要:今年月日收购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创业公司。这项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已经开发完成,正在测试。深度学习的误区及产品化浪潮百度首席科学家表示目前围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夸大,它不单出现于媒体的字里行间,也存在于一些研究者之中。 在过去的三十年,深度学习运动一度被认为是学术界的一个异类,但是现在, Geoff Hinton(如图1)和他的深度学习同事,包括纽约大学Yann LeCun和蒙特...

    Jackwoo 评论0 收藏0
  • 二十五岁零基础转行做软件测试怎么样?一个过来人心路历程送给迷茫

    摘要:一个软件测试在职老人帮你详细分析一下。在软件测试行业,前两点可以结合起来说,就是大环境和前景以及人才缺口的问题。软件测试属于互联网技术的一个分支,就是经常被提到的行业。你零基础转行嗷,良心奉劝你不要自学。 一个软件测试在职老人帮你详细分析一下。先不说软件测试领域,你想转行的话,得知道这个行...

    AlienZHOU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