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专访集智俱乐部创始人张江:冲破藩篱,敢想敢为

fsmStudy / 2486人阅读

摘要:年创办早期的集智俱乐部网站,年开始俱乐部的线下活动,组织多学科研讨会读书会。集智俱乐部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一年至少期。集智俱乐部面向的受众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兼具一定的科普性。

非商业转载请注明作译者、出处,并保留本文的原始链接:http://www.ituring.com.cn/article/214403

张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关注领域:计算社会科学、复杂系统、人工智能。2003年创办早期的集智俱乐部网站,2007年开始俱乐部的线下活动,组织多学科研讨会、读书会。和俱乐部成员合力打造《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一书。

作为大学老师,是如何做到让学生不愿错过您的课的?

谦虚一点,不是所有学生都这么认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挺喜欢的。一是课程本身的内容覆盖广。像“复杂性思维”这门课覆盖的面就比较广。内容不仅包括一些新的事物,尤其是和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新技术,还有新技术兴起导致的整个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这就需要我把最新的思想、资讯、理念传达给学生,拓展学生书本之外的知识、跨学科的知识。二是采用生动的案例和新颖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虽然我已经不再年轻,但我会尝试把符合他们要求的新知识、新形式带入课堂。例如,选择一些跟课程内容相关的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引入计算机游戏等,这样经典死板的书本知识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面对老旧但经典的知识,比如数学,我会避免单纯讲解定理证明,转而以科学家如何发现定理的方式引入,把原理阐述清楚。所以,2008年我参加了北师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穿插故事案例的授课方式和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赢得了评委的赞同,获得了理科组一等奖。

组织学科研讨会、读书会,对于大学老师来说并不特殊,但创办一个服务所有科学爱好者的俱乐部,确实是有魄力、远见、胸怀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03年集智俱乐部成立时,它还只是个网站,满足我求学过程中交流知识的需要。我读博士的时候,身边没有可以交流学习的伙伴。虽然博士同学是同一个专业,方向却非常不同。为了找到复杂性、系统科学这块的道友,我就建立了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就是集智俱乐部的前身,它就像一个窗口、一面旗帜,指引人们与我发生链接。

有时候,我们要敢于冲破传统的藩篱,把人类社会中各种生命体连接起来,才能创造出高度智慧的结构体。闲暇时间,我就不停地在网站上分享关于复杂性科学的文章。大家通过搜索关键词,很容易就找到这个网站。慢慢聚集起来的这些人,经常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2007年的时候,我开始组织线下活动,这才有了公开讲座、读书会等活动。集智俱乐部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一年至少10期。刚开始的活动主要以我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为主。我自己本身的兴趣就很广,没有特别局限在某一个技术领域,所以俱乐部慢慢地吸引来各个行业的人聚拢。

集智俱乐部面向的受众不仅仅是专业技术人员,也兼具一定的科普性。这样定位的理念是什么?

科学不应该被深奥晦涩的术语所包装,传播科学要以一种普及化的方式进行。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追求、探索科学。所以,创立集智俱乐部其实是在践行一种“互联网精神”,把各种知识打通、共享。活动形式也是相当自由、平等的。没有人会因为你是老师、或是学生,就分别对待。只要演讲内容的质量有保障,都可以上台去讲,完全是一种分享的态度。

即使是平时的聚会吃饭,我们都刻意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强制执行AA制。有些人开始不习惯,可能会把社会上的一些旧习带进来。既然来到俱乐部活动现场参加我们的活动,就要按照规矩走。大家抛开一切,就聊生命的本质。

从小被灌输的老旧落后观点与成年后残酷现实之间的差距,确实容易对青年一代形成巨大冲击,但是我们不能反而变得退缩、颓废。生活在互联网新时代,年轻人完全可以打破既有的局限与束缚,追求科学,享受探索的乐趣。只要钻进某个领域,你会发现一大片世界任由我们驰骋。

我个人有关注“集智俱乐部”的公众帐号,口号“让苹果砸得更猛烈些吧”很醒目。它背后有什么含义?

这个口号是几个核心成员共同商议出来的。苹果暗示“牛顿的苹果”,正是这个苹果才导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集智俱乐部想以这样的口号体现科学探索和发现的瞬间快感和愉悦。

在图灵出版《科学的极致:漫谈人工智能》一书的原因是什么?写作过程中,有什么样的感受?

一次讲座之后,图灵编辑找到我,提议能不能把俱乐部的内容整理出来,写成一本书。后来我琢磨,集智俱乐部活动了至少五、六年,积累的内容也足够多,所以出书是值得去做的,而且这跟俱乐部普及科学的思想很吻合。整理筛选完往期题材之后,我们发现跟人工智能相关的内容比较多,所以选择了这个题材。

成员编写这本书的过程当中,肯定有遇到各种困难。因为之前没有做过,大家对书能不能卖好也没有太大信心,所以开始的时候积极性不是很高,但还是有成员愿意来做。等任务分配下去以后,慢慢地还是出来一些结果。说实话,第一批文章的质量不是特别好。但是大家没有放弃,反而相互激励。多次修改以后,质量明显提高了一大截,成员也更加积极,愿意参与进来。

有了初次的尝试,第二本书——《走近2050——有关注意力、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编写过程就顺利了许多。《走近2050》主要介绍未来社会中人和计算机的关系(人机关系),认为人的所思所想(即人的注意力)会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世界的发展。之前谈到的一些看似很科幻的观点或者俱乐部成员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看法都包含在了这本书中。

更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是按照“众包”这种互联网方式写作的。大家自愿参与,有的人负责收集各个章节的案例,有的人是负责图片,有的人负责写一章,有的人负责写几个小节,所以它的写作方式也比较新颖。相对于个人多带带负责一部分的形式,更便于不同思想的交叉与碰撞。

集智俱乐部之后会不会考虑商业化模式运作?

任何一个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当很多人参与进来的时候,它必然要上一个阶梯。集智俱乐部现在确实已经达到这种规模,所以肯定会商业化,但不以盈利为目的,我们希望把集智俱乐部打造成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

在中国,像我们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俱乐部如果要申请成立非营利性组织,需要经历的审批过程十分繁琐。因此,我们先通过工商注册的方式,成立“北京集智会自然科学研究中心”。等具备了正式的公司化管理模式之后,再去申请成立非营利性组织,审批过程也会相对容易些。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我们确实已经感到吃力了,如果不商业化,单靠几个核心成员和志愿者,确实有些力不从心。运作本身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科学研究了,要牵扯到人的管理、活动经费的管理、商业赞助问题等。我们也希望通过商业化,把俱乐部从各方面拔高,满足成员更高的要求。

前段时间AlphaGo和李世乭的人机大战,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推向大众舆论的浪尖。靠超强搜索和具备形式评估的AlphaGo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吗?

首先,确定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目前来讲,科学界比较认可的评判标准只有“图灵测试”。对于AlphaGo来讲,它在围棋方面肯定能通过图灵测试,分辨不出它是人还是机器。至于AlphaGo在其他方面有没有产生类人的思维,目前还不好说,因为“思维”本身是什么,人类还没有搞清楚。另外,机器具备涌现的属性,有些时候它会不经意间涌现出一些看似具备创造性的行为。编程人员在设计阶段,并没有刻意让机器具备创造性。但在某个偶然的棋势下,机器自发涌现出了人类棋手都没有想到的一种招式。所以很难给出科学的评判,但我个人认为机器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在下棋层面可以说有,但它没办法面对开放的世界。

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这种观点?

人类之所以恐慌,是因为未知,不知道、不了解才会有恐慌。实际上,如果你本身就是设计机器的人或者对人工智能这个领域很了解,就会不有恐慌。当然,人们也存在着另一种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替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导致大面积失业?我认为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是即使这样,也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第一,历史上机器替代人类工作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止一次。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导致大批人失业,这不是什么新鲜事。进入蒸汽时代,早期的马夫、养马人以及依托马匹的整个生态都被摧毁了。最后还不是衍生出了新职业,司机、汽车修理店等?

第二,即使人工智能替代的是脑力,不是体力,人类也可以再去寻找别的脑力活动。即使再退一步说,人工智能真的具有了创造性,不需要人类再去发现科学、创作艺术,人类还有我们本身的作用,就是休闲、享受生活。现在的趋势已经是这样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处于休闲状态。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的休闲时间将会大于工作时间,那么,人类社会将进入彻底的休闲时代。

事实上,人工智能威胁论的背后根源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工业化思维模式,它过于强调了人工智能和人的对立性。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我们会习惯于用替代关系、竞争关系看待万事万物。但实际上,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互联、强调共生。所以人和机器之间不是天然的对立关系,至少从目前来看,任何机器的发明还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的。即使算法再厉害、技术再前沿,人类没有需求的话,这样的企业一样要倒闭。人是机器发展的决定因素,未来要围绕人的目的去演化。

机器会演化出它自己的目的吗?我觉得当然是有可能的,但是讨论它的意义何在?互联网时代,技术不停地更新,人们一两年就更换一次手机。于是,有一种说法认为整个手机产业有它自己的目的,它要求人们不断地更新它的细胞。即使这种说法是对的,它们也并不能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机器即使有了自己的目的,我们还是要围绕人去讨论,只有与人交互的、能够被人理解的,才是人可以去发展和愿意去发展的未来。

您认为AlphaGo第四局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AlphGo的蒙特卡洛树搜索存在弱点,它并不能完全做到随机性,而是按照一定的套路去优先搜索一些棋局。所以人类棋手在没有明显失误的情况下,走一步大尺度非常规的棋法,会让机器没办法在以前的经验里找到对策。机器虽然可以通过自我对局进行自我学习,仍然存在一些盲点,这也恰恰是人类创造性思维可以破解的地方。

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基本上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属于死记硬背式的人工智能,基本就是知识库与搜索,像“深蓝”就依靠这种搜索;80年代开始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自主学习式人工智能。我预测第三阶段很有可能是创造式的人工智能。其实现在已经有这方面的苗头了,像机器作画、写小说、做诗。机器将来可能会在更多的方面具有人工创造。

从实际的产业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多还要围绕人类的需求去展开。

第一步,人工智能要发展出猜想人类意愿和需要的能力。例如现在的个性化推荐系统,但将来会更智能、更准确,甚至猜想出人类隐藏的、不易发现的需要。

第二步,形成智能代理。所谓“代理”就是一种替身,比如玩网络游戏的时候,人类控制替身在虚拟世界里完成想要的动作,或者现实生活中的手机、以前的个人电脑PC,代替我们连接整个网络。当然这些替身的智能还太低,未来人工智能将会理解我们的意愿,替人类处理各种信息,例如帮助我们应付交友任务。

到了第三步,人工智能会变成人类的镜像。人类在真实世界,智能替身在互联网世界。人类任何微小的动心起念都会被人工智能放大并影响一大批事物,因为我们的替身特别强大,这些替身会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


更多精彩,加入图灵访谈微信!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9605.html

相关文章

  • 2019 MiiX 区块链 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北京站)

    摘要: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招募日期浏览次区块链的世界等你来改变中国北京月日日立即报名我们,选召旷世奇才扬,心潮澎湃的帆,驾,乘风破浪之船。全球技术社区社群参与技术大咖天护航支持全程多路视频直播总曝光量。。。 2019 MiiX 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招募日期:2018-12-24 浏览 27 次区块链的世界等你来改变中国·北京1月12日-13日 立即报名 我们,选召旷世奇才扬,心潮澎湃的...

    guyan0319 评论0 收藏0
  • 2019 MiiX 区块链 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北京站)

    摘要: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招募日期浏览次区块链的世界等你来改变中国北京月日日立即报名我们,选召旷世奇才扬,心潮澎湃的帆,驾,乘风破浪之船。全球技术社区社群参与技术大咖天护航支持全程多路视频直播总曝光量。。。 2019 MiiX 全球黑客马拉松超级大赛招募日期:2018-12-24 浏览 27 次区块链的世界等你来改变中国·北京1月12日-13日 立即报名 我们,选召旷世奇才扬,心潮澎湃的...

    邱勇 评论0 收藏0
  • 深度学习教父Hinton专访,AI已跨越重要分水岭

    摘要:福布斯昨日刊登专访。生于英国,被认为是机器学习的先锋,现在是多伦多大学教授,谷歌高级研究员。但是,正如我所说,已经跨越过了这一分水岭。 《福布斯》昨日刊登Geoff Hinton专访。游走在学术和产业的AI大神Hinton谈到了自己研究兴趣的起源、在多伦多大学和谷歌所做的研究工作以及发起的私人俱乐部 NCAP。 在采访中,Hinton谈到,现在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发展让AI获得巨大进步,并且在很...

    wayneli 评论0 收藏0
  • 专访|HPE测试中心总监徐盛:测试新思维-DevOps,持续测试,更敏捷,更快速

    摘要:徐盛测试中心总监。移动互联的到来给测试带来了哪些挑战徐盛开发移动应用确实给我们的开发和测试人员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测试管理的难点在哪几个方面徐盛测试管理在项目级别和组织级别各有不同的难点。 2016年7月22日,「HPE&msup软件技术开放日」将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纳贤路799号科荣大厦小楼2楼举办,msup携手HPE揭秘全球测试中心背后的12条技术实践。 徐盛:HPE测试中...

    kgbook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fsmStudy

|高级讲师

TA的文章

阅读更多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