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专栏INFORMATION COLUMN

PostgreSQL CBO与统计信息

IT那活儿 / 994人阅读
PostgreSQL CBO与统计信息
点击上方“IT那活儿”公众号,关注后了解更多内容,不管IT什么活儿,干就完了!!!
当数据库执行一条SQL时,从发起SQL到返回结果集,数据库引擎通常有2种方式用来优化执行计划(执行计划详见《窥探PostgreSQL执行计划》),从而降低资源开销提升响应时间。具体如下:
  • 基于规则的优化器(rbo,rule based optimizer)
    在上古版本中的数据库较为常见,比如过去常听DBA说的SQL语句驱动表要放前面,被驱动表要放后面之类的云云,听的好像很深奥,究其本质为数据库引擎按照固定规则去优化执行计划;这样的规则往往较为简单比如是否有索引、驱动表是否在前等等。

    举个例子,汽车导航中始发地到目的地之间有多种路线,rbo中就是按距离规则来计算,不考虑实际路况比较傻瓜化,现在基本都已经淘汰。

  • 基于成本的优化器(cbo,cost based optimizer)
    同样的汽车导航例子,cbo中还需要参考路况是否存在堵车,是否存在限速等等,通过对比各种行程的耗时从而选择最合适的路线。在数据库中就是通过对比各种不同计划(是采用hashjoin 还是nestloop,采用全表扫描还是索引扫描等等)的估算开销(cost), 从中选择开销(cost)最低的计划,相对RBO的呆板,CBO显得较为智能,目前主流数据库均采用CBO模式
在CBO模式下,由于开销都是估算值,所以精确性严重依赖于统计信息(比如表大小,行数,字段数据分布情况,是否存在索引),当表的统计信息越接近表的真实数据时,CBO优化器的估算值则越准确,产生的执行计划也更佳准确 ; 当统计信息与真实数据差异过大时,CBO的估算值精确性将无法得到保证,这时往往产生错误的执行计划,从而引发SQL性能类故障。
了解了CBO优化器以及统计信息的概述后,接下来我们将PostgreSQL为例进行实际案例演示:
先看一个简单的执行计划:

由于这个查询没有WHERE子句,它必须扫描表中的所有行,因此计划器只能选择使用一个简单的顺序扫描计划。被包含在圆括号中的数字是(从左至右):

  • 0.00,估计的启动开销。在输出阶段可以开始之前消耗的时间。
  • 11173.00,估计的总开销。这个估计值基于的假设是计划结点会被运行到完成,即所有可用的行都被检索。
  • rows=500000,这个计划结点输出行数的估计值。同样,也假定该结点能运行到完成。
  • width=70,预计这个计划结点输出的行平均宽度(以字节计算)。
注意各个版本计算公式可能存在稍许差异,大致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总成本=seq_page_cost*relpages+cpu_tuple_cost*reltuples

这里涉及了postgresql几个参数:

  • seq_page_cost:连续块扫描操作的单个块的cost. 例如全表扫描.
  • random_page_cost:随机块扫描操作的单个块的cost. 例如索引扫描.
  • cpu_tuple_cost:处理每条记录的CPU开销(tuple:关系中的一行记录).
  • cpu_index_tuple_cost:扫描每个索引条目带来的CPU开销.
  • cpu_operator_cost:操作符或函数带来的CPU开销.
当前实例参数默认设置:
当前表统计信息:
带入公式计算:

1*6173+0.01*500000 =11173;与前文Cost值11173对应。

再来看一个索引扫描的执行计划:
这里是索引扫描,注意各个版本计算公式可能存在稍许差异,大致可以参考如下公式:
cost= 2*random_page_cost + cpu_tuple_cost +cpu_index_tuple_cost +100* cpu_operator_cost
其中random_page_cost *2 为先读取indexpage, 再回表 datapage从而进行了2次随机IO。
我们再来看一个统计信息差异过大导致的执行计划错误的案例:
可以看到在行数较少时,虽然tid字段有索引,但是CBO考虑到索引的随机扫描(random_page_cost)且需要加上回表(再次random_page_cost)的总Cost大于全表的seq_page_cost,则执行计划选择了错误的全表扫描方式。

注:

  • Cost全表=1* 4+ 59*0.01 = 4.59,与图中估算值1.74存在些许差异.

  • Cost索引=2*4+0.01+0.25=8.26,与图中估算值8.44存在些许差异.

  • 由于全表Cost比索引Cost低,则CBO优化器将选择全表扫描方式.

在我们发起analyzetable更新统计信息后,CBO根据page以及tuple重新进行Cost计算并及时更新执行计划为索引扫描。

注:

  • Cost全表=3703*4 + 299908*0.01 =15111;大致估算值.
  • Cost索引=2*4+0.01+0.25=8.26,与图中估算值8.44存在些许差异.
  • 由于索引Cost比全表Cost低,则CBO优化器将选择索引扫描方式.
由于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CBOCost计算的准确性,可以确认统计信息的维护工作将是DBA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下PostgreSQL中的统计信息知识点:

PostgreSQL的统计收集器是一个支持收集和报告服务器活动信息的子系统。目前这个收集器可以对表和索引的访问计数,计数可以按磁盘块和个体行来进行。它还跟踪每个表中的总行数、每个表的清理和分析动作的信息。它也统计调用用户定义函数的次数以及在每次调用中花费的总时间。因为统计信息的收集给系统增加了一些额外负荷,系统可以被配置为自动收集或部分收集或不收集信息。这由配置参数控制,如下:

  • track_activities允许监控当前被任意服务器进程执行的命令。
  • track_counts  控制是否收集关于表和索引访问的统计信息。
  • track_functions启用对用户定义函数使用的跟踪。
  • track_io_timing启用对块读写次数的监控。
这里我们将只对表级统计信息收集进行介绍:
语法如图:
Verbose选项输出详细的INFO信息,包含正常行,已删除的行,数据page等等信息。
注:由于pg的mvcc采用tuple模式,删除的行只是标记为delete状态,数据仍然保留在表中,通过deadrows可用用来作为vacuum的判断依据,这里vacuum不再展开介绍。
表的统计信息收集采样比例可以在表列级指定或使用系统参数default_statistics_target值;该值范围在1-10000,可以理解为值越大采样比例越高,耗时越长,默认值为100。日常运维过程中当发现采样比例不够时可在表列级扩大该值。

一旦指定列的statistics值后,PostgreSQL就不再参考默认的default_statistics_target值,它会先去系统表pg_attribute的对应表对应字段的attstattarget值:

  • 如果是-1,表示的是该列的取样颗粒度是采用默认的值(default_statistics_target);
  • 如果是大于0的,那么就表示是使用着自己手动定义的。

比如我们修改t_user.tid通过STATISTICS150,查看attstattarget值的变化:

图中tid列的statisticstarget值已更新为150.以上就是一个从CBO优化器到统计信息的一个完整了解过程,本文就到此为止。

本文作者:胡 杰(上海新炬王翦团队)

本文来源:“IT那活儿”公众号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29247.html

相关文章

  • 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八)基于代价的优化

    摘要:概述本文是源码阅读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图中黑色字体算子为逻辑算子,蓝色字体为物理算子,黄色箭头为已经计算过代价的算子,会获取已经缓存在哈希表中的结果,红色虚线箭头为不符合的算子。 概述 本文是 TiDB 源码阅读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内文会先简单介绍制定查询计划以及优化的过程,然后用较大篇幅详述在得到逻辑计划后,如何基于统计信息和不同的属性选择等生成各种不同代价的物理计划,通过比较物理计划的...

    klivitamJ 评论0 收藏0

发表评论

0条评论

IT那活儿

|高级讲师

TA的文章

阅读更多
最新活动
阅读需要支付1元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