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其实就是一台配置更高的计算机,它的内部结构也和普通的计算机大同小异。图 1 所示为拆开盖子后的 服务器内部结构图。
可以看到,服务器是由电源、CPU、内存、硬盘、风扇、光驱等几部分构成。本节将挑选一些重要的硬件,给大家做详细介绍。
电源
电源相当于人体的心脏,需保障电力供应,如果要买服务器,应选择质量好一点的电源。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如果只是配置一个服务器负责核心业务,那么最好使用双电源,并且分别接不同的机房线路;如果服务器是集群中的一台(若干机器做一件事),则可以不用双电源。除此之外,运维工作中就不用再过多考虑电源的其他问题了。
CPU处理器
CPU 处理器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负责整个服务器的运算和控制,是影响其性能效率的最核心部件。
常见的 CPU 种类有如下 2 种:
精简指令集的 CPU:设计代表有 SUN 公司的 SPARC 系列和 ARM 系列等,这类 CPU 的设计特点是指令集精简,每个指令执行的时间很短,操作很简单、效率较高。
复杂指令集的 CPU:设计代表有大家熟知的 Intel 至强系列(XEON)和 AMD 系列(应用不多)等,这类 CPU 的设计特点是指令数量多,指令集复杂,且执行的时间较长,但能处理的事务更多、更丰富。
Intel、AMD 作为 x86 架构的 CPU,主要用于 PC 或 DELL 等常见品牌的系列服务器上。
CPU 一般通过频率(GHz)表示性能的好坏,CPU 频率就是用来表示 CPU 每秒钟的工作次数,即频率越高速度越快。比如说,笔者所用电脑的 CPU 是 Intel(R)Core(TM)i7-6700HQ CPU@2.60Hz(8 CPUs),~2.6GHz。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台服务器中不是只能包含一个 CPU,而是可以容纳多个。服务器 CPU 的颗数,我们称为路数。例如,DELL R630 双路 1U 服务器、DELL R720 双路 2U 服务器、DELL R830 四路 2U 服务器。企业级常见的物理服务器配置包括如下两种:
一般企业里的服务器,CPU 个(颗)数为 2~4 颗,单个(颗)CPU 是四核。内存总量一般是 16~256GB(32GB、64GB 比较常见)。
用于虚拟化的宿主机(例如,应用 VMware(虚拟化软件)、KVM 的主机),CPU 颗数可达 4~8 颗,内存总量一般是 48~128GB,常规企业可以同时启动 6~10 个虚拟机甚至更多,主要是根据业务需求决定虚拟机的配置大小。
在企业级系统运维中,选择 CPU 硬件配置,以及监测和优化服务器系统的 CPU 性能,是一项复杂且需要长期实践和反复观察的工作,同时也是运维人员的常见工作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PU 长时间运行会发热,因此需要配置降温的设备,即 CPU 风扇或散热片(如图 4 所示),其中散热片主要是用金属铜或者铝制作的,作用是将热量快速传导出去。
内存(RAM)
内存是 CPU 和硬盘之间的缓冲设备(如图 5 所示),是临时存储器(用于存放数据),这就意味着,如果突然断电,那么位于内存中的数据很可能会丢失。
程序运行的时候,一般会被调度到内存中执行,服务器关闭或程序关闭之后,数据将自动从内存中释放掉。提到内存,很多企业在面试时,都会问缓冲区和缓存区的区别,作为新手,可以这样回答:
缓冲区:将数据写入内存,这个数据的内存空间在 Linux 系统里一般称为缓冲区(buffer)。例如,写入到内存缓冲区,即写缓冲。
为了提高写操作性能,数据在写入最终介质或下一层级介质之前会合并放入缓冲区中,这样会增加数据持久写的延时。因为第一次写入缓冲区后,再向下写入数据之前,还要等待后续的写入,以便凑够数据或者定时写入到永久存储介质中。
缓存区: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这个存数据的内存空间在 Linux 系统里一般称为缓存区(cache)。例如,从内存缓存区读取,即读缓存。
操作系统利用缓存提高文件系统的读性能和内存的分配性能,应用程序使用缓存也是为了提高读访问效率。将经常访问的操作结果保存在缓存中可备随时使用,而非总是执行读硬盘以获取数据等开销较高的操作。
记住这样一句话,缓存无处不在,无论是电脑硬件、操作系统,还是企业网站集群及其他业务系统!
硬盘(磁盘)
硬盘就是永久存放数据的存储器,如今常用的硬盘都是 3.5 英寸的,且生产的单块硬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体积却越来越小,速度也越来越快,其中常见的硬盘有300GB、600GB、1TB、3TB、4TB等规格。
注意,对于工业级(企业级)硬盘计算,以 1000 为单位进行换算,即1TB=1000GB。
根据实际场景的需要,硬盘的接口有 IDE、SCSI、SAS、SATA 等几类(其中 IDE、SCSI 已退出历史舞台),硬盘的类型也分为机械硬盘和SSD(固态硬盘)两种。
从性能和价格的角度,可以对现有几类硬盘进行排序(从高到低),依次是 SAS接口固态硬盘 > SATA固态硬盘 > SAS机械硬盘 > SATA机械硬盘。
即从存储容量和 I/O 读取速度的角度,对服务器中各个硬件做了比较。可以看到,硬盘 I/O(读取)性能相比内存差很多,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普遍方法是先将大量的数据从硬盘缓存到内存,也就是说写入到缓冲区中,这也是当今互联网网站解决访问速度慢的必备方案。
Raid卡(阵列卡)
Raid 称为磁盘冗余阵列,其功能是,当企业的网站(业务)数据量很大,单块盘装不下的时候,若购买多块硬盘存放数据,就需要利用 Raid 技术将所有硬盘整合成一个大硬盘,然后才能在这个大硬盘上分区(划分隔断、虚拟硬盘)存放数据。
但是,硬盘多了势必会有损坏,可数据是不能丢的,针对这种情况,Raid 还具备一个功能,就是多块硬盘放置在一起可以配置冗余(备份),由此可以确保即使若干硬盘有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
总的来说,使用 Raid 卡(阵列卡)具有以下好处:
可以将所有硬盘整合到一起(扩充容量);
可以使得数据更加安全(数据冗余);
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读写性能)。
如果有 Raid 卡,则一般会将硬盘连接到 Raid 卡上,而不是直接插到主板上,Raid 卡最终将插到主板对应的插槽里。不过,在企业真正的重要服务器里,Raid 几乎是不被采用的,请读者注意这点。
有关 Raid 磁盘阵列更详细的讲解,可阅读《Linux RAID(磁盘阵列)完全攻略》一节。
远程管理卡
远程管理卡是服务器特有的远程管理部件,在家用电脑及笔记本电脑上是不存在的。它的作用是通过网络远程(异地)开关服务器,并可以查看服务器开关的过程等信息。
举个例子,早期(2010 年以前)的服务器托管在 IDC 机房,如果出现问题,运维人员必须亲自到机房或者请机房中的人管理;但有了管理卡之后,运维人员管理服务器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不仅如此,远程管理卡还可以细分为服务器自带远程管理卡和独立远程管理卡。服务器自带的远程管理卡,可以关机、开机,但是看不到开关服务器的过程,因此建议为服务器配备独立的远程管理卡,成本上可能会多花人民币 100 元左右,但是好处是很明显的,当服务器出现问题时,不用打车或出差,也不用给机房人员打电话,而是可以利用管理卡快速查看服务器故障及恢复服务。
主板
主板实际上就是一块电路板,相当于人体的骨架,CPU、内存、硬盘、Raid 卡等所有硬件设备最终都要连接在主板上,才能正常工作。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28082.html
摘要:所以说,如果你真打算购买并长期使用云电脑,那么最好还是选择一款硬件配置不要太低的手机啊。云电脑的配件云电脑需要很多配件的,比如鼠标键盘显示器转接头等。不打算买台式机了,直接买个显示器,然后购买云电脑,再用手机投屏到显示器如何?这样操作的话,是可以实现的,不过具体的效果则取决于自己的网速,以及所购买的云电脑的配置高低,另外还和自己的手机配置高低也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我分析一下这几个因素,给大家做...
摘要:相对个人而然,云服务器有很多优点首先,云服务器小时在线。另外,云服务器没有折旧一说,相当于节省我们的投入成本。最后,云服务器方便统一存储数据。云服务器由于小时在线,打开的文档是不会自动关闭的。服务器与虚拟主机有什么区别?服务器和空虚拟主机的区别在于以下几点:一、服务器,也称伺服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通常指硬件。而虚拟主机是指在网络服务器上分出一定的磁盘空间,用户可以租用此部分空间,以供用...
摘要:个机柜为组,平均组机柜支撑个节点组内网接入交换机组外网接入交换机台接入交换机。若服务器分集群部署云平台,建议不同集群的服务器对称部署于多个机柜中。2.3.1 推荐配置(1)网络设备推荐配置业务配置描述内网核心交换机40G板卡(16口) * 4 + 64 * 40GE外网核心交换机48*10GE + 6*40GE内网接入交换机(必选)48*10GE + 6*40GE存储接入交换机48*10GE...
阅读 1184·2023-02-24 11:21
阅读 1376·2023-02-24 10:55
阅读 2349·2023-02-24 10:47
阅读 3058·2023-02-24 10:44
阅读 787·2023-02-24 10:38
阅读 584·2022-12-25 19:44
阅读 728·2022-12-25 19:39
阅读 831·2022-12-25 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