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在已经准备好的图像数据集上,使用库训练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示例包含用于测试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训练,绘制准确性损耗函数,然后将卷积神经网络和类标签二进制文件序列化到磁盘。第和行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按照的比例进行分割。
为了让文章不那么枯燥,我构建了一个精灵图鉴数据集(Pokedex)这都是一些受欢迎的精灵图。我们在已经准备好的图像数据集上,使用Keras库训练一个卷积神经网络(CNN)。
深度学习数据集上图是来自我们的精灵图鉴深度学习数据集中的合成图样本。我的目标是使用Keras库和深度学习训练一个CNN,对Pokedex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Pokedex数据集包括:Bulbasaur (234 images);Charmander (238 images);Squirtle (223 images);Pikachu (234 images);Mewtwo (239 images)
训练图像包括以下组合:电视或电影的静态帧;交易卡;行动人物;玩具和小玩意儿;图纸和粉丝的艺术效果图。
在这种多样化的训练图像的情况下,实验结果证明,CNN模型的分类准确度高达97%!
CNN和Keras库的项目结构该项目分为几个部分,目录结构如下:
如上图所示,共分为3个目录:
1.数据集:包含五个类,每个类都是一个子目录。
2.示例:包含用于测试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
3.pyimagesearch模块:包含我们的SmallerVGGNet模型类。
另外,根目录下有5个文件:
1.plot.png:训练脚本运行后,生成的训练/测试准确性和损耗图。
2.lb.pickle:LabelBinarizer序列化文件,在类名称查找机制中包含类索引。
3.pokedex.model:序列化Keras CNN模型文件(即“权重文件”)。
4.train.py:训练Keras CNN,绘制准确性/损耗函数,然后将卷积神经网络和类标签二进制文件序列化到磁盘。
5.classify.py:测试脚本。
Keras和CNN架构我们今天使用的CNN架构,是由Simonyan和Zisserman在2014年的论文“用于大规模图像识别的强深度卷积网络”中介绍的VGGNet网络的简单版本,结构图如上图所示。该网络架构的特点是:
1.只使用3*3的卷积层堆叠在一起来增加深度。
2.使用最大池化来减小数组大小。
3.网络末端全连接层在softmax分类器之前。
假设你已经在系统上安装并配置了Keras。如果没有,请参照以下连接了解开发环境的配置教程:
1.配置Ubuntu,使用Python进行深度学习。
2.设置Ubuntu 16.04 + CUDA + GPU,使用Python进行深度学习。
3.配置macOS,使用Python进行深度学习。
继续使用SmallerVGGNet——VGGNet的更小版本。在pyimagesearch模块中创建一个名为smallervggnet.py的新文件,并插入以下代码:
注意:在pyimagesearch中创建一个_init_.py文件,以便Python知道该目录是一个模块。如果你对_init_.py文件不熟悉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它来创建模块,你只需在原文的“下载”部分下载目录结构、源代码、数据集和示例图像。
现在定义SmallerVGGNet类:
该构建方法需要四个参数:
1.width:图像宽度。
2.height :图像高度。
3.depth :图像深度。
4.classes :数据集中类的数量(这将影响模型的最后一层),我们使用了5个Pokemon 类。
注意:我们使用的是深度为3、大小为96 * 96的输入图像。后边解释输入数组通过网络的空间维度时,请记住这一点。
由于我们使用的是TensorFlow后台,因此用“channels last”对输入数据进行排序;如果想用“channels last”,则可以用代码中的23-25行进行处理。
为模型添加层,下图为第一个CONV => RELU => POOL代码块:
卷积层有32个内核大小为3*3的滤波器,使用RELU激活函数,然后进行批量标准化。
池化层使用3 3的池化,将空间维度从96 96快速降低到32 32(输入图像的大小为96 96 * 3的来训练网络)。
如代码所示,在网络架构中使用Dropout。Dropout随机将节点从当前层断开,并连接到下一层。这个随机断开的过程有助于降低模型中的冗余——网络层中没有任何单个节点负责预测某个类、对象、边或角。
在使用另外一个池化层前,添加(CONV => RELU)* 2层:
在降低输入数组的空间维度前,将多个卷积层RELU层堆叠在一起可以学习更丰富的特征集。
请注意:将滤波器大小从32增加到64。随着网络的深入,输入数组的空间维度越小,滤波器学习到的内容更多;将最大池化层从33降低到22,以确保不会过快地降低空间维度。在这个过程中再次执行Dropout。
再添加一个(CONV => RELU)* 2 => POOL代码块:
我们已经将滤波器的大小增加到128。对25%的节点执行Droupout以减少过拟合。
最后,还有一组FC => RELU层和一个softmax分类器:
Dense(1024)使用具有校正的线性单位激活和批量归一化指定全连接层。
最后再执行一次Droupout——在训练期间我们Droupout了50%的节点。通常情况下,你会在全连接层在较低速率下使用40-50%的Droupout,其他网络层为10-25%的Droupout。
用softmax分类器对模型进行四舍五入,该分类器将返回每个类别标签的预测概率值。
CNN + Keras训练脚本的实现既然VGGNet小版本已经实现,现在我们使用Keras来训练卷积神经网络。
创建一个名为train.py的新文件,并插入以下代码,导入需要的软件包和库:
使用”Agg” matplotlib后台,以便可以将数字保存在背景中(第3行)。
ImageDataGenerator类用于数据增强,这是一种对数据集中的图像进行随机变换(旋转、剪切等)以生成其他训练数据的技术。数据增强有助于防止过拟合。
第7行导入了Adam优化器,用于训练网络。
第9行的LabelBinarizer是一个重要的类,其作用如下:
1.输入一组类标签的集合(即表示数据集中人类可读的类标签字符串)。
2.将类标签转换为独热编码矢量。
3.允许从Keras CNN中进行整型类别标签预测,并转换为人类可读标签。
经常会有读者问:如何将类标签字符串转换为整型?或者如何将整型转换为类标签字符串。答案就是使用LabelBinarizer类。
第10行的train_test_split函数用来创建训练和测试分叉。
读者对我自己的imutils包较为了解。如果你没有安装或更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安装:
如果你使用的是Python虚拟环境,确保在安装或升级imutils之前,用workon命令访问特定的虚拟环境。
我们来解析一下命令行参数:
对于我们的训练脚本,有三个必须的参数:
1.--dataset:输入数据集的路径。数据集放在一个目录中,其子目录代表每个类,每个子目录约有250个精灵图片。
2.--model:输出模型的路径,将训练模型输出到磁盘。
3.--labelbin:输出标签二进制器的路径。
还有一个可选参数--plot。如果不指定路径或文件名,那么plot.png文件则在当前工作目录中。
不需要修改第22-31行来提供新的文件路径,代码在运行时会自行处理。
现在,初始化一些重要的变量:
第35-38行对训练Keras CNN时使用的重要变量进行初始化:
1.-EPOCHS:训练网络的次数。
2.-INIT-LR:初始学习速率值,1e-3是Adam优化器的默认值,用来优化网络。
3.-BS:将成批的图像传送到网络中进行训练,同一时期会有多个批次,BS值控制批次的大小。
4.-IMAGE-DIMS:提供输入图像的空间维度数。输入的图像为96963(即RGB)。
然后初始化两个列表——data和labels,分别保存预处理后的图像和标签。第46-48行抓取所有的图像路径并随机扰乱。
现在,对所有的图像路径ImagePaths进行循环:
首先对imagePaths进行循环(第51行),再对图像进行加载(第53行),然后调整其大小以适应模型(第54行)。
现在,更新data和labels列表。
调用Keras库的img_to_arry函数,将图像转换为与Keras库兼容的数组(第55行),然后将图像添加到名为data的列表中(第56行)。
对于labels列表,我们在第60行文件路径中提取出label,并将其添加在第61行。
那么,为什么需要类标签分解过程呢?
考虑到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有目的地创建dataset目录结构,格式如下:
第60行的路径分隔符可以将路径分割成一个数组,然后获取列表中的倒数第二项——类标签。
然后进行额外的预处理、二值化标签和数据分区,代码如下:
首先将data数组转换为NumPy数组,然后将像素强度缩放到[0,1]范围内(第64行),也要将列表中的labels转换为NumPy数组(第65行)。打印data矩阵的大小(以MB为单位)。
然后使用scikit-learn库的LabelBinarzer对标签进行二进制化(第70和71行)。
对于深度学习(或者任何机器学习),通常的做法是将训练和测试分开。第75和76行将训练集和测试集按照80/20的比例进行分割。
接下来创建图像数据增强对象:
因为训练数据有限(每个类别的图像数量小于250),因此可以利用数据增强为模型提供更多的图像(基于现有图像),数据增强是一种很重要的工具。
第79到81行使用ImageDataGenerator对变量aug进行初始化,即ImageDataGenerator。
现在,我们开始编译模型和训练:
第85行和第86行使用96*96*3的输入图像初始化Keras CNN模型。注意,我将SmallerVGGNet设计为接受96*96*3输入图像。
第87行使用具有学习速率衰减的Adam优化器,然后在88行和89行使用分类交叉熵编译模型。
若只有2个类别,则使用二元交叉熵作为损失函数。
93-97行调用Keras的fit_generator方法训练网络。这一过程需要花费点时间,这取决于你是用CPU还是GPU进行训练。
一旦Keras CNN训练完成,我们需要保存模型(1)和标签二进制化器(2),因为在训练或测试集以外的图像上进行测试时,需要从磁盘中加载出来:
对模型(101行)和标签二进制器(105-107行)进行序列化,以便稍后在classify.py脚本中使用。
最后,绘制训练和损失的准确性图,并保存到磁盘(第121行),而不是显示出来,原因有二:(1)我的服务器在云端;(2)确保不会忘记保存图。
使用Keras训练CNN执行以下代码训练模型:
训练脚本的输出结果如上图所示,Keras CNN模型在训练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为96.84%;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为97.07%
训练损失函数和准确性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对模型训练100次,并在有限的过拟合下实现了低损耗。在新的数据上也能获得更高的准确性。
创建CNN和Keras的脚本现在,CNN已经训练过了,我们需要编写一个脚本,对新图像进行分类。新建一个文件,并命名为classify.py,插入以下代码:
上图中第2-9行导入必要的库。
我们来解析下代码中的参数(12-19行),需要的三个参数如下:
1.--model:已训练模型的路径。
2.--labelbin:标签二进制器的路径。
3.--image:输入图像的路径。
接下来,加载图像并对其进行预处理:
第22行加载输入图像image,并复制一个副本,赋值给out(第23行)。
和训练过程使用的预处理方式一样,我们对图像进行预处理(26-29行)。加载模型和标签二值化器(34和35行),对图像进行分类:
随后,对图像进行分类并创建标签(39-41行)。
剩余的代码用于显示:
第46-47行从filename中提取精灵图鉴的名字,并与label进行比较。Correct变量是“正确(correct)”或“不正确(incorrect)”。然后执行以下操作:
1.50行将概率值和“正确/不正确”文本添加到类别标签label上。
2.51行调整输出图像大小,使其适合屏幕输出。
3.52和53行在输出图像上绘制标签。
4.57和58行显示输出图像并等待按键退出。
用KNN和Keras对图像分类运行classify.py脚本(确保已经从原文“下载”部分获取代码和图片)!下载并解压缩文件到这个项目的根目录下,然后从Charmander图像开始。代码及试验结果如下:
Bulbasaur图像分类的代码及结果如下所示:
其他图像的分类代码和以上两个图像的代码一样,可自行验证其结果。
模型的局限性该模型的主要局限是训练数据少。我在各种不同的图像进行测试,发现有时分类不正确。我仔细地检查了输入图像和神经网络,发现图像中的主要颜色会影响分类结果。
例如,如果图像中有许多红色和橙色,则可能会返回“Charmander”标签;图像中的黄色通常会返回“Pikachu”标签。这归因于输入数据,精灵图鉴是虚构的,它没有“真实世界”中的真实图像。并且,我们只为每个类别提供了比较有限的数据(约225-250张图片)。
理想情况下,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时,每个类别至少应有500-1,000幅图像。
可以将Keras深度学习模型作为REST API吗?如果想将此模型(或任何其他深度学习模型)用作REST API运行,可以参照下面的博文内容:
1.构建一个简单的Keras + 深度学习REST API
2.可扩展的Keras + 深度学习REST API
3.使用Keras,Redis,Flask和Apache进行深度学习
总结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Keras库来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使用的是自己创建的数据集(精灵图鉴)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其分类的准确度达到97.07%。
本文由阿里云云栖社区组织翻译。
文章原标题《Keras an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s)》,译者:Mags,审校:袁虎。
详情请阅读原文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您可以联系管理员删除。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ucloud.cn/yun/11859.html
摘要:值得一提的是每篇文章都是我用心整理的,编者一贯坚持使用通俗形象的语言给我的读者朋友们讲解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各个知识点。今天,红色石头特此将以前所有的原创文章整理出来,组成一个比较合理完整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学习路线图,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多来,公众号【AI有道】已经发布了 140+ 的原创文章了。内容涉及林轩田机器学习课程笔记、吴恩达 deeplearning.ai 课程笔记、机...
阅读 2982·2021-11-23 09:51
阅读 2996·2021-11-02 14:46
阅读 862·2021-11-02 14:45
阅读 2738·2021-09-23 11:57
阅读 2492·2021-09-23 11:22
阅读 1923·2019-08-29 16:29
阅读 739·2019-08-29 16:16
阅读 937·2019-08-26 13:44